一、浸釉法
陶瓷浸釉法又名蘸釉。指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的厚度由坯体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来进行控制。
二、荡釉法
将釉浆浇入坯体内,用手缓慢摇荡,以釉浆分布在坯体的内表面的施釉方法。此种方法适宜于器型较深的产品,如大型花瓶之类的产品。
三、喷釉法
系采用喷釉器将釉料雾化喷到坯体表面。此种施釉方法适合于大型产品及造型复杂、或薄胎等需要多次施釉的产品,可以多次喷釉、以进行多釉色的施釉,并且能够获得较厚的釉层。还有一种将浇釉与喷釉相结合的施釉机械方法,可以达到效率高而且釉面光滑平整的效果。大型卫生洁具产品坯体的挂釉,通常采用了自动化喷釉方法。
四、压釉法
系意大利开发出的现代化建筑陶瓷施釉工艺技术。它是将配制好的干粉状釉料与坯体分层填入模型内,压制出带釉坯体的方法,操作时应该先将釉料压实,或者制成机械强度高的薄片釉,再与坯体一起加压,这样可以使釉层比较均匀和少受釉层污染。现在建筑陶瓷产品的釉面砖与地砖,多采用此种施釉方法。
瓷砖施釉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适当选择釉的浓度。
在上釉时要适当选择釉浆的浓度。釉浆的浓度过小,则在坯体上容易形成釉层的过薄,造成烧成制品釉面上的痕迹粗糙,而且烧后的釉面光泽不良。但如釉浆的浓度太大,不但施釉操作不易掌握,且坯体内部有棱角的地方往往上不到釉。施釉后釉面较易开裂,烧后在制品表面上可能产生堆釉等现象。
二、注意釉料的细度。
釉料的粉碎过细,则釉浆粘力过大,含水量过多,在干燥的坯体施釉后,釉面容易发生龟裂,釉层翘起与坯体脱离等现象。如果施釉较厚,这种缺陷更明显。但如釉料的粉碎不足,则釉浆粘附力过小,釉中的组分容易沉降。而且釉层与坯体的附着不牢固。如出现这种现象,加人小量凝胶剂或有机物可消除。
三、釉、坯料的成分。
釉料中加入的可塑性物料过多,也会造成釉浆的粘力过大。施釉后易发生龟裂,釉层卷起等现象。应调整好粘性物质的含量,同时,坯料中可塑性原料的过多也可影响施釉质量的好坏。因为由于坯体的组织过于致密,缺乏渗透性。施釉时坯体表面吸收水分而膨胀,但由于水分难以渗透至坯体的内部,以致内外层的膨胀不一致因而发生开裂。此时,应调整坯体配方或将坯体先行素烧,以增加它的吸水性。
另外,烧成制度对釉面发生的缺陷也有较大的影响。冷却带冷、热配比要适当,正确掌握不同阶段的温度与气氛要求。防止因氧化不足,还原气氛过强,还原时间过长等而使制品烟熏。温度也要控制在釉料所允许的温度范围内或提高溶剂的熔融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