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历经千年的发展,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瓷器,皆不同程度的受社会风尚和民间喜好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直至晚清民国时期,才掀起了一股文人书画入瓷的风潮,并影响至今。
瓷版画是瓷器品种种类之一,出现於唐代、明代中期,当时多是墓志铭、镶嵌器等。其品种大多见於青花、青花釉里红及釉上红绿,制式过於单一。入清以後,瓷板绘製纹饰色彩日趋丰富,时代风格方有显现。至晚清,由於“海上画派”的崛起,诸如张熊这样的绘画名家,投入瓷板画创作,从而推动了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并促使其商业化的出现,继之御窑厂吸纳了“新安画派”的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大批画师,他们才正真把纸绢上的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及风格带入製瓷业中,出现了题诗、写款、纪年等风气,开创了浅绛彩瓷这一新品种。“浅绛”一词源於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中国画上,原指元代画家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风格。浅绛彩瓷有别於传统粉彩瓷器,分工细,工艺繁琐,依图样绘製的製瓷方法,由画家一人独立创作完成,形成诗书画一体的陶瓷特点。因其大多由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画家绘製,艺术风格与中国浅绛山水画相近,故名“浅绛彩”。浅绛彩瓷的名家之作,大多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欣赏和收藏,形成一股“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的社会风尚。
民国何许人、田鹤仙、徐仲南、刘意城粉彩山水花鸟长条挂屏(四件)
76×20cm、77×19cm、82×21cm、80×21cm
由於种种原因,浅绛彩瓷在繁盛几十年之後,渐渐衰落并消逝於历史舞台,它像一颗闪亮的流星滑落於天际,并留下了千古绝唱。民国初年是瓷板画蓬勃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时期,由於烧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瓷板便从小件摆设变成厅堂悬挂之物,此时涌现了大批绘瓷名家,其中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画家,最具影响。他们承接了浅绛彩所开创的艺术风格,并自行融汇发展,将中国绘画技巧与粉彩製瓷工艺相结合,把中国瓷画的艺术水准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当时“珠山八友”中的代表人物王琦、汪野亭作品同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名噪一时。其後王琦创立了“月圆会”,每月十五相约珠山,切磋画艺,以画会友。逐渐开创了诗画一体,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粉彩瓷新天地。确立了珠山八友在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程门、金品卿 浅绛彩书画集锦兽耳四方大瓶(一对)H57cm、H56cm
民国王琦 粉彩《醉酒图》瓷板挂屏22×33cm
民国毕伯涛 粉彩四季花鸟长条成堂挂屏(四件)67.5×31.8cm
2009年秋,香港长风首次举办“月圆雅集”文人瓷画专题拍卖,成绩斐然,引起瓷画藏家广泛关注。今春,北京长风再次推出“月圆雅集”(二)系列专场,得到华月堂、谦益堂及资深藏家鼎力相助,所提供拍品更为精良。其中浅绛艺术大师程门、金品卿《兽耳四方大瓶》,两方瓶,器型硕大,其烧成难度极高。集绘画技艺之大成,工艺完美,绘画笔法清朗,意境萧散,诗文画意,珠联璧合。程、金作品中书纪年款者极少,而此两瓶同有“癸酉”纪年款及印文“半圆”的出现,极具历史价值,是研究考证程门、金品卿生卒年及艺术风格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此外,“珠山八友”之首王琦所绘的粉彩《醉酒图》人物瓷板,是其早年作品。人物刻画细致,神形兼备,尤其是童子回首,虽未正面描写,然静中带动,童趣十足,体现出其技法精妙,匠心独运。毕伯涛粉彩《四季花鸟挂屏》瓷板,是毕氏少见的大件作品,且画工、品相皆极其精美,世所罕见!这些拍品多由权威机构多次出版,著录详实,流传有绪,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