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由景德镇陶瓷研究生处主办的“色彩舞曲----马丁民、由翠青高温色釉作品展”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厅开幕。展览吸引了众多艺术名家,学院师生及景德镇电视台、中瓷网等各大媒体的关注。
展览共展出了马丁民、由翠青三年来的高温色釉作品30余套,一套多则有16件作品,这是他们三年成果的一次汇报。
现场记者采访了马丁民、由翠青的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龚保家,他说:“这次展出的都是他们的精品,作为他们的导师我很高看到他们有这样的成绩。马丁民非常勤奋,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会做很多具体性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色釉在画面上的表现,他们自己做了很多实际性的探索,在做大量实验的同时也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画面上的积极探索中,逐渐能达到达到的预期的效果,甚至经常有惊喜意外的收获。如《家园》系列,无论是从构图,还是色彩关系的处理上,都最好地为画面效果做了很好的伏笔。”
龚教授用了两句简短的话来评价马、由二人的作品:“马丁名表现的自然风光均为农村风光,却能给人都市人有一种惬意之感。由翠青的仕女画有唐代仕女的画风,在表现上却有自己的情感,有个人的见解。”
记者看到展出的所有高温色釉作品既有丰富的陶瓷语言又有油画的效果,还有国画的韵味。据马丁民介绍,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瓷的过程中,接触到釉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而他们却为那万端变化的釉色而着迷,于是试着在创作中利用这神奇的釉色,从点滴开始,了解釉的特性,试照子、小色稿、小幅画、大幅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在运用高温色釉绘画的过程中,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兴奋,每一次都有新的期待,入窑时的忐忑、开窑时的激动。那种感觉很让人着迷,正是在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替转换中,于是便有了用梦幻般的釉彩演绎传统经典的《似曾相识》系列和《汉唐气象》系列,有对童年向往的《童话》系列,还有对深蕴中国文化的徽派民居思索的《家园》系列。
马丁民为了实现色彩的纯粹造型观念,有意识的超越令眼睛感觉色彩丰富的表象,创造色彩感觉与坚实的造型相结合的绘画色彩知觉,如运用高温色釉创作的《宏村印象》没有表现现实中固有的颜色,而是有意识的选取黄色系窑变釉丰富的发色和肌理表现坚实厚重的老墙,右侧明亮的窑变釉表现感受到的阳光,用蓝紫色窑变釉表现水面,与大面积的黄色形成对比,用清澈润泽的影青釉表现天空,用水平线概括出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用高温色釉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竖线表现老屋那种沧桑厚重的时空感。
由翠青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大胆诠释着,高温色釉这一主题。由翠青喜欢塞尚的“非理性笔触”,有意识地破坏理性,把绘画创作的动态寻找过程冻结住而不去完成的现代艺术观,而这种对形式的处理所搭建的整体画面也正是服务于内在的秩序或者说精神。如《似曾相识之聊》运用了不同于以往的瓷上人物绘画的技法,以色块与不同色釉之间经高温反应自然形成的线重新塑造形体,任“意”泼洒或点涂釉浆,十几种不同的色釉并置或重叠,不断地消减和破坏对人物形体习惯性的诠释和解说类的画法,最终经由火的历练呈现出酣畅与灿烂的效果。将具有汉唐特征的仕女人物的形式敢于进行提炼,通过纯度不高的绿、蓝、紫、黄、白等色釉的发色共同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时空感,将人物的面部简化成椭圆形,略去了五官,通过人物的动势与背景的衬托带给读者的是人物一颦一笑间的联想。石涛所讲的“不似之似似之”,“不似”是非常理的对机械复制的破坏,如果经过这种非理性的破坏之后作品却更似,这才是真的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马、由二人提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坏的比好的多。”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创作路上的艰辛以及今日成果的来之不易。
坏的比好的多,成功率极低,入窑一色,出窑万差,此次展览展出的30余套作品,是马、由二人为记下一段历程,展示一点对陶瓷的感受。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和大家交流,得到老师和艺术大师的指导一下,以更坚定一直走这条道路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