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城报:今年是厨卫行业整合之年,并购、重组、兼并、控股等结构调整拉开大幕,新建企业数量大幅减少,30%以上中小企业将消失,陶瓷卫浴企业如何看待行业的危与机?
王彦庆:这个情况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体现综合竞争力的时期,竞争力差的企业也许很快就死掉了,像纯做外贸的企业,出口退税调整后几乎没有利润,想临时出口转内销难度太大。其实行业整合不见得是坏事,洗牌期过后迎来的是广阔的蓝海市场。
陶城报:陶瓷卫浴行业受房地产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是明显的,如何度过房地产深幅调整带来的市场低迷期?需要从战略上作出哪些调整?
王彦庆:市场是公平的,任何一个市场环境都存在机遇,关键是看企业能不能把握的住。像今年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卫浴行业的零售肯定是大幅滑坡,但国家投4万亿来拉动内需,一些政府工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还有未开发的三四线市场,还是有不少可以挖掘的市场需求。
陶城报:中国卫浴企业优势集中在中低档产品的市场上,但随着成本增加、汇率变化和出口同质企业和产品增多,正逐渐失去低成本优势,对此有何应对策略?
王彦庆:中国很多卫浴企业所谓的出口其实就是“贴牌”,“贴牌”的利润很低。出口退税下调、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导致“贴牌”企业无利可图,很多倒闭的企业就是做“贴牌”的。“贴牌”是个战略问题,企业想长远发展必须得做自主品牌,而且是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做,品牌溢价才是企业追求的利润。惠达原来也做一些“贴牌”,但现在越来越少,现在自主品牌也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惠达品牌已经在领跑民族卫浴行业。
陶城报:国外品牌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几乎横扫中国高端卫浴市场,并采取多种措施抢占中档产品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又将如何迎战强敌?
王彦庆:我们一直在逼进高端市场,近几年开发的大卫系列、花儿系列、玉琢系列、坤系列还有智能马桶和智能面盆,这些形象产品针对高端市场的需求开发的,质量和设计上都不比所谓的国际品牌差,但价格比他们便宜的多,很受国内高端人群的喜爱。原来纯做高端市场的品牌肯定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靠降价获得中低端市场的份额,以后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差异化越来越小,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界限模糊化是一个市场趋势。
陶城报:名牌战略始终是行业发展的积极方向,面对陶瓷卫浴市场中国名牌的长久缺位,企业将怎样对消费者证明产品品质与企业实力?
王彦庆:品牌不是评出来的,品牌的内涵就是消费者认可,消费者认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自然形成。当然适当的公关和广告宣传有利于品牌的形成,真正好的产品和服务是不用证明的,消费者在使用中就体会得到。
陶城报:陶瓷卫浴品牌的现阶段推广还停留在“小众”阶段,是继续“小众”路线,还是需要积极迎合“大众”趣味?
王彦庆:陶瓷卫浴品牌近几年已经走大众化宣传路线了,像惠达坚持每年都投放央视,很多品牌抢着做交换空间,惠达独有特色地选择经济新闻类节目,这就是走向大众化的明显动作。
陶城报:在一些二三线市场,本地品牌产销两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对于已经形成相对高端定位的全国性品牌而言,怎样才能实现进一步“下沉”,争夺更多二三线市场份额?
王彦庆:惠达现在的市场体系已经铺到了一些县城、发达的乡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们还会继续市场“下沉”。一些做二三线市场的区域品牌可能会被挤到纯农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