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6·18海博中国瓷都·德化陶瓷艺术交流展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历史名街三坊七巷的德化窑艺术中心开幕,为我县陶瓷文化增添了一个高档的展示窗口。展出的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我县原副县长严章瑜心恋德化瓷、情系德化窑的故事。
上任第一天,他就玩起瓷泥
2007年,严章瑜到德化县挂职锻炼,任县政府副县长。他是正处级干部,完全有机会到更高一级的单位挂职,然而对瓷艺的喜爱,使他豫然决然地选择了德化。
其实,在还没到德化之前,他就喜爱瓷艺,喜爱德化窑。他认为,德化窑在宋元明清就是世界很有名的陶瓷产区,传统文化使德化瓷具有很深的艺术文化底蕴,也使德化陶瓷产业在近现代又有了新的更大发展。
挂职使严章瑜跟德化瓷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莹玉陶瓷研究所、宏益陶瓷研究所、蕴玉瓷庄、瓷言坊……他不断地深入企业、深入瓷艺家,和他们触膝交谈,跟他们一起创作,包括瓷艺创作,包括工艺配方。一次次深入交流,使双方都碰撞出了新的思想火花。他们使他的瓷艺创作有了新有进步;他告诉他们,瓷艺创作要注重创新,要注入文化,要提高文化附加值,要懂得版权保护,要抱团创业,共同提升产品、产业竞争力。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严章瑜对德化瓷的未来具有入了更深刻的思考,他跟企业走得更勤了。他认为,德化的陶瓷产业有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靠本地的企业家和劳动力进行规范生产;第二个阶段是产业链的形成,设计有个配套,销售有了整体,一个生产协作、销售有序的群体逐渐成型;第三个阶段就是产业从制造进入创造,靠高端人才、技术装备、企业家战略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严章瑜强调,目前德化已经进入“德化创造”阶段,企业要靠人才支撑,产业也要靠人才来提升;艺术家的文化创新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唯一方向,而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组建一流的工会来规范行业的秩序管理,并创造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来保护瓷艺家创新能力的研发。
于是,苏清河、邱双炯、柯宏荣、苏珠庄,甚至颜松柳、庄晓阳……无论年老还是年少,无论国家级还是省级瓷艺大师,严章瑜都对他们了如指掌,大家也亲切地当他作同行,“我到德化第一天就到苏珠庄的蕴玉瓷庄去捏瓷土,捏观音的手指头,旁边看的人都觉得奇怪,咦,这个老头子是谁,对德化瓷这么有兴趣!”
他把瓷名带出去,把人才引进来
让德化陶瓷在三坊七巷有一个展示窗口,曾经是严章瑜的一个梦想。他一心一意地想把德化的瓷名带出去,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德化陶瓷,知道那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
三坊七巷是目前全国中心城区现存的最大的古街区,它起始于西晋,形成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南宋,中兴于明清,延续于近现代,是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最鼎盛时期,各类宅院数以千计,现存明清古建筑200多座,被中外建筑界誉为“江南古建筑的瑰宝”、“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研究我国城坊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声名日隆,经过保护与开发,三坊七巷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文化历史名街。
如今梦想成真了,三坊七巷39号成为德化瓷的代名瓷,它的名字叫“千年德窑艺术中心”。在那里,有苏清河、邱双炯、柯宏荣、苏珠庄,甚至颜松柳、庄晓阳等德化老、中、青瓷艺大师的陶瓷精品;许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来到“千年德窑艺术中心”,了解德化瓷,欣赏德化瓷,收藏德化瓷。许多雕塑艺术家、包括福州的雕塑老艺人,他们被严章瑜告知:到德化去吧,到那个陶瓷为区去,去感受那里的文化,感受那里的艺术,感受那里的氛围,感受那里的底蕴,那将成为你创作的灵感与根基。
而严章瑜为德化所做的事情中,真正推动德化陶瓷产业的,便是把吴金填引进来,协助他把月记窑国际艺术中心创建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严章瑜在上海碰到了吴金填,知道他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感兴趣,便极力怂恿他来到德化,“回想起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严副县长给‘骗’过来的,在那之前,我对德化、对德化瓷一无所知。”
在严章瑜的极力鼓动下,吴金填果真来到了德化,并且跟严章瑜一样爱上了德化、爱上了德化瓷。月记窑国际艺术中心创建起来了,不断通过开展国际化的艺术交流与陶瓷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与国外艺术家的交流,让他们走进德化,让崭新观念走进德化、优秀人才走进德化,对德化本土企与本土艺术家带来了很多启发;同时,以国际化的陶瓷艺术这样的一个创作理念和思想,作为未来生态旅游优势的一个陶瓷产区,既有文化又有旅游,既有国际又有国内为一个文化基地;此外,让那些优秀的国外艺术家把德化瓷、德化瓷文化带到国外,为德化带来知名度,带来话语权。“虽然它眼前不能产生多大经济效益或税收,但长此以往,其文化影响力不何估量!”
离开后,德化成为他心灵的故乡
时光荏苒,两年很快过去,严章瑜在德化的挂职生涯也结束了。然而人走心不走,他还是常常回到德化,到陶瓷街走走,去一些企业逛逛,看看一些早就成了朋友的瓷艺家。
他说,两年挂职生涯给他带来了太多。他的创作理念,创作思想源泉完全发生了变化;他考更多的是做一些比较当代作品,创作一些有主题、有文化的作品,做一些更抽象一点的作品;他还期待多做作品后,开一个个人作品展示。
而挂职结束,德化已经成为他心灵的故乡。此时,他已不再是一个领导,而是一个陶瓷爱好者,一个陶瓷文化的传播者;他欣赏陶瓷,他亲近陶瓷,他研究气瓷,他传播陶瓷。在“千年德窑艺术中心”,他筹办了“5.18德化陶瓷名家鉴赏展”、“6.18德化陶瓷艺术交流展”,他还筹备着在国庆举办、在春节举办,让一场又一场交流展成为德化陶瓷在三坊七巷一个交流窗口,一个文化品牌。
他的同事,他的亲朋,他的好友,无不为他的这种精神所深深感动,“他对德化瓷用情实在太深了!”福建美术出版社策划审编室主任卢为峰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