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外企的经营状况出现了完全相反的两种反映。
一方面,有的外媒称“中国的外资投资环境越来越不利”,另一方面,一些跨国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并获利多多。
3月23日,谷歌高级副总裁大卫-德拉蒙德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中国有关方面随即发表了谈话:“谷歌公司违背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书面承诺,停止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是完全错误的。”
7天后,另一家外企力拓,也和谷歌一样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当天,上海市一中院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对力拓案作出一审判决。
外媒的报道开始集中出现“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之类的判断。判断的理由是:“外资企业并非无法与本土对手竞争,而是因为它们厌倦了在一种无法预测的商业环境里苦苦挣扎。”
4月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表示,谷歌事件和力拓案是两个商业个案,并不表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中国政府必须依法来管理中国的经济。
4月23日,eBay宣布旗下PayPal与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开始合作,这意味着一对历史上的“冤家”走向结盟,也标志着潜伏多年的eBay重新高调进军中国市场。
同样在4月,通讯行业还关注着日本NEC的动向。NEC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起就开始在中国发展业务,不过,由于市场策略等方面的问题,NEC在2006年退出了中国手机市场,又在2007年基本退出了笔记本等消费电子市场。作为较早一批在华成立分公司的外资企业,NEC在中国成立的分支机构数目众多,资源分散,
管理混乱,业绩下滑。对此,NEC在去年重组了中国区架构,并计划在今年4月将手机业务合并,其战略重地定位于中国和欧洲。
同为日系手机的夏普已于去年回归中国市场。这些日本手机企业,在中国2G时代,曾因技术不适应中国国情而溃不成军。现在,它们看到了中国3G的商机。
当然,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获得了通行证。比如出版业,外资企业依旧没有独立出版权。于是,全球图书大王贝塔斯曼选择了“变形”。在2008年的书友会关闭后,它开始把重点业务转移到风险投资,并以此作为重新切入中国市场的工具。
另一些企业,回归中国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比如恒天然,这家乳业巨头因投资三鹿成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受害者,在稍事休息之后,它改变了中国策略,于今年2月份卷土重来,宣布在河北投资新建牧场,开始在中国图谋完整的产业链条。
菲亚特,被视为欧洲汽车界的“亚平宁公主”,初嫁到中国与南汽联姻,结果双方不和,最终“离婚”。2010年3月,菲亚特与广汽的合资公司正式获批,“孩子”已在孕育中。
这些外企的共同特性——中国市场的失意者。之所以还要归来,出自一个共同的判断——中国市场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