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德化友滨陶瓷研究所所长连紫华显得特别忙,因为他承接了一批来自广东观音文化艺术博物馆的任务——雕制7件大型观音系列瓷雕。这批观音瓷雕高均在80厘米至120厘米之间,烧制成功后将运往广东作为观音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博物馆之所以要选择连紫华担当此“重任”,是因为客人了解到他雕制传统佛像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工艺细致,已达到了纯熟的境界。
在继承和发扬德化传统瓷雕的道路上,连紫华以传统人物、宗教为题材,不断创新,造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并把自己的人生思考用艺术加以阐释,赋予传统瓷雕强大生命力及文化内涵。
他成功烧出无接痕滴水观音
前不久,笔者在展厅看到一件最近烧制的“滴水观音”。连紫华向笔者介绍时,拿出一件传统的“滴水观音”与之进行比较。据称,传统“滴水观音”在雕制时,为了在观音体内装上水槽,必须将坯体截成两段,再将水槽植入坯体内部,因此,烧制后的“滴水观音”背部留下明显的接口痕迹。使作品不但不美观,而且在价格也上不去。
上世纪80至90年代,德化特别兴盛烧制滴水观音,几乎各厂各家竞相制作滴水观音,各种不同规格不同造型数十种,堪称盛极一时,“滴水观音”成为德化瓷的代名词。
近几年,我县鼓励艺术瓷走精品化道路,一些瓷雕艺人经过多年努力,致力于“滴水观音”的改进与创新。青年瓷雕大师连紫华经过近5年的努力,在烧制传统“滴水观音”瓷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解决了传统瓷观音在安装水槽时留下接口的难题,成功烧制出背部没有装水槽留下接口痕迹的滴水观音,使千百年来德化有接痕的“滴水观音”成为历史。
据专家称,连紫华对古人造像的理解和突破在于脸、衣衫和身体的整体协调。脸部俊朗,眼神传神,嘴角生动。衣衫与身体的关系协调,衣褶线条灵动。通过衣衫能表现出衣下的骨骼结构和身体的动态。在自在观音的造像中,观音的手,肩,腿,胯与衣衫的皱褶构成了生动的造型。当我们观察该观音的脸部时,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淡定神情突出了观音的“自在”心境。
5件“唐玄藏法像”瓷雕成为尊贵礼赠品
连紫华做的瓷雕“唐玄藏法像”成为“2006中印文化年”指定的尊贵礼赠品。当年,组委会通过北京有关专家了解到,德化青年瓷艺家连紫华完全可以信任此项工作。连紫华接手这项工作后,经过数月对唐僧历史的了解,结合组委会提供的最标准的唐僧像。认真揣摸一代高僧的思想内涵。半年时间,终于成功烧制5件“唐玄藏法像”瓷雕,除由中国佛教协学、中国对外友好协会赠送给印度那兰陀寺(玄藏取经的寺院)外,两件则分别由中国佛教协会、台湾佛教协会珍藏。
这是一件50厘米高的彩瓷作品,4次上色,3次烧成,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塑像中的唐僧目光深邃,胸前悬挂108颗佛珠,左手握本经书,右手提一把拂尘,脚著芒鞋,肩背行囊,头戴斗笠,斗笠前悬挂一照明灯,形象地表现出一代高僧穿越沙漠、戈壁、雪山之艰辛以及不取真经誓不回头的意志。据称,单那人物所挂的108佛珠,就花了几天时间。同时,该件作品背负的行囊和斗笠都是烧制过程中的难题,一不小心就会倾斜倒塌。采访时,连紫华指着一堆次品说:“这些都是没烧好的”。
他被特批进入故宫仿制“渡海达摩”
此前,他被特批进入故宫仿制瓷器。那是1995年,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70周年,何朝宗的“渡海达摩”被指定为院庆开发礼品,经有关专家推荐和博物院正副院长的签字认可,连紫华幸运地应邀前往故宫博物院,雕塑复制院藏国宝级文物——德化窑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达摩像”。连紫华说,为了仿制该件作品,他在故宫博物院一住就是50多天,每天在极其严格的监护下,拿着放大镜对作品进行仔细比对和揣摩,每条衣纹都是经游标卡尺按一比一的尺寸进行复制。现在他又仿制了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等系列产品都赢来一片喝彩声。
连紫华凭借自己的实力,在继承传统瓷塑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意味玄远的佛学理念融入瓷艺中,烧制出许多神形兼备的作品,成为德化传统瓷塑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