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文化特色很受中外客商欢迎。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和软实力,是当今全球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力量。
面对千百年来丰厚的文化馈赠,潮州如何充分发挥优势,以文壮旅、以文兴业、以文盛城,大力推动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把潮州巨大的发展潜力引爆?
早在去年粤东地区(潮州市)现场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实地考察潮州陶瓷产业发展情况后,就已一语道破奥秘:“潮州形成的陶瓷、食品、婚纱晚礼服八大产业集群,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这与潮州的文化特质是分不开的。”
文化壮大八大产业集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产业。
长期地少人多的生存现状,使潮州人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精细”文化特质,并将其移植到经济生活中:种田如绣花,精耕细作;在木板上雕龙画凤,精雕细刻;创作三层陶瓷通花瓶,精灵剔透;烹制潮菜,精工细作;便连潮州人经商特点,也往往被人们评价为“精细、精明”。而同时,潮州人崇文重商,善开拓、敢拼搏、能吃苦,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文化,便这样潜移默化、丝丝入扣地影响着潮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潮州经济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
而“文化基因”一旦被激活,便会产生极大能量。
当国内不少陶瓷产区仍在固守工艺瓷、日用瓷泾渭分明的界限时,潮州陶瓷产业开始走上一条“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的独特发展道路,通过文化与经济的水乳交融,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使潮州陶瓷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赢得欧美等世界各地客户的青睐,并为潮州夺得“中国瓷都”的桂冠。
在伟业陶瓷有限公司的展示间内,一对印有潮州喜庆剪纸的洞房婚庆杯吸引了南方日报记者目光。因为注入了潮文化元素,这对瓷杯虽标价高达128元,却在北京卖得脱销,目前订货仍供不应求,此外,“把‘潮州八景’画在套杯上,因为有文化,5000多元一套,也照样卖得很好。”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映辉介绍。
对此,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也曾经感叹:“潮州陶瓷发展所走的经济与文化结合,产业与艺术结合的路子,很值得称道。”
不只陶瓷,借助传统文化的张力,潮州八大产业集群如今都在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陶瓷、不锈钢、服装、食品这些支柱性产业,随处可见潮州文化的“精细”特质,而文化附加值已成为“潮货”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潮州正在加快文化元素向各个产业的渗透,提高产品的文化意趣和附加值,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明确了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的方向之后,潮州开始有意识、有步骤地让文化建设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政府、企业纷纷与国内各大院校联姻,走“产学研”结合路子,借脑发展,借智生财;一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竞相在企业落户,为企业增添科技引擎。
目前,潮州市共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6家,居全省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第10位;品牌建设全面开花,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74项,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8项,数量居全省第5位;“中国出口名牌”5项,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兴业陶瓷有限公司通过对进口窑炉进行改造,极大减少陶瓷烧成时间,为广东陶瓷实行“低温快烧”、节能降耗提供示范带头作用。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每年研发的陶瓷新品2000多个。2008年,由松发公司与潮州陶瓷研究院共同研制的两枚航天员陶瓷徽章,搭乘“神七”探访太空。
———木雕大师辜柳希认为,当代的潮州木雕在继承传统金漆木雕的基础上,无论是题材、用料还是工艺都有了大幅度的革新,从题材上看,除了传统的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等,还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民俗、人像等现代内容,从用料看,传统木雕只用樟木,而现在则引入了檀香木、红木、花梨木等原材料,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他还在工艺上引入机器打胚的工序,在不改变潮州木雕手工雕刻特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工效。他认为,潮州木雕已经从以前的日用品为主演变为今天以工艺品为主,从业者必须适应这种趋势。
———潮绣界工艺美术大师孙庆先以善于创新闻名,他在传统潮绣“垫绣”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立体双面绣技艺,创作出具有外观设计专利的双面绣作品《金龙鱼》,售价高达四五万元一幅。今年,上海世博会广东馆特别到潮州订制几百幅名为《金色骑楼》的潮绣作品,作为馈赠的礼品,主创康惠芳大师告诉记者:“其实建筑也是传统潮绣中没有的题材,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完成了作品,这也是一次创新吧。”
在瓷都龙头枫溪,该区负责人向记者感慨:“枫溪陶瓷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时代!”接下来,枫溪区将着力打好文化牌和创意牌,一方面引导广大企业做好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筹划推进“中国瓷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搭建起国际陶瓷文化演绎中心、“现代官窑”创意中心、艺术大师之家等公共平台,将文化元素、创意元素充分融入陶瓷产业。
变“潮州有望”为“潮州兴旺”
有了硬环境,软实力提升也日渐迫切。
体制改革,被视为潮州加速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在2009年这一年,潮州大刀阔斧地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新组建了市文物旅游局,对文物景点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形成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的“一盘棋”。
潮州城市形象日渐活跃,城市内涵日渐丰富,几年来,宣传部门持续加大对文化宣传推介力度,创作城市形象歌曲,面向全国征集旅游宣传口号,“相约广济古桥,走进潮人故里”这一句体现鲜明潮州风貌的口号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持续有效地盘活文化资源,同国内许多重要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充分利用好媒体网络宣传优势,推出系列有关潮州文化的专题专版和电视专题片,合作构建网络频道,拍摄电视剧等,使“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城市符号日益彰显。
民俗文化也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潮州木雕、潮州刺绣、大吴泥塑、麦秆画等传统工艺尝试进行旅游商品开发,使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文化旅游商品。“胡荣泉”等老字号竞相穿衣戴帽,整装迎客;义兴甲一带的古民居,尝试办起了民间旅馆、工夫茶馆……潮州古城日益热闹起来。
汪洋书记曾寄语潮州:如何大力推动经济与文化融合,增强发展软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还要靠潮州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探索。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找准了路子,只要潮州的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敢闯敢试、务实进取、勇于开拓,就一定能够做好这篇大文章,推动潮州崛起,变“潮州有望”为“潮州兴旺”,为粤东重铸辉煌、为全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今,殷殷寄语化为前进动力。潮州市委、市政府已对潮州发展优势、发展定位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文化经济、特色经济、港口经济,着力打造‘一名城两基地’,推动潮州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其中,“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是一篇大文章,而且不同时代有不同要求。如何推动两者融合?结合潮州经济发展实际,近几年我们主要作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创新,以创新这种时代精神,推动产业提升;二是抓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使潮州陶瓷、不锈钢等传统产业,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型;三是抓文化产业自身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