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前人流涌动。自开馆以来,“都市桃花源”已吸引超过300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上海世博会上,湖南人自豪地向世界展示着楚国后人浪漫多姿的艺术情怀:湘绣、艺术陶瓷、菊花石雕、益阳竹艺在世博村里的湖南精品馆大放异彩。记者昨日从湖南参博办获悉,湖南精品馆目前已经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参博工作人员前往欣赏湖湘艺术精品。湖南精品馆展出面积为238平方米,展期为今年3月到明年2月28日。
湘绣让人流连忘返
“我太喜欢你们的湘绣了。”来自斐济的LAMBERT.HO先生在太平洋联合馆负责墙体绘画工作,他一走进世博村的湖南精品馆,就被美伦湘绣出品的《人与自然》深深吸引了。
艺萃馆工作人员小艺向LAMBERT.HO先生介绍起湘绣:“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作老虎用湘绣独创的‘鬅毛针’绝技绣成,这种针法使绣制出的动物毛仿若从肉中长出,质感强烈,生动逼真,此次展示有多幅形态造型各异的双面绣老虎作品。此外,还有超级绣品‘双面全异绣’,在一层底料上绣出两面图案、颜色、针法、意境完全不一样的物象,被世人誉为‘令人不可思议的魔术般的艺术’。”
小艺引导着LAMBERT.HO先生参观在展厅展示的多件湘绣作品:《牡丹》、《月季》等绣品充满了传统中国画特色;《归巢》、《郁金香》等则是充满时尚装饰艺术感的现代湘绣作品;而《人与自然》及长卷《清明上河图》、《万里长城》则展示出湘绣在中国四大名绣中的领先地位。完全按1∶1的比例仿真绣成的《四羊方尊》更是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据介绍,湖南精品馆还组织选送了7幅湘绣作品参加近日举办的“中国恒好——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其中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选送的《经天纬地,和平中国》获最佳刺绣艺术奖、《凤舞吉祥》获优秀艺术设计奖,《湘绣瓦当系列》获优秀设计工艺奖。
湖南陶瓷名满天下
据湖南精品馆项目负责人姜佳利介绍,住在世博村里的外国友人,对于湖南的陶瓷也是情有独钟。“许多人一进馆,就被我们摆在显眼位置的艺术陶瓷吸引。”
在精品馆里,湖南陶瓷的展示面积为110平方米,参展展品418件。“我们的展品突出展示釉下五彩的‘白、细、精、雅’等特点。”姜佳利介绍,釉下五彩有着“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征,其独有的无毒、千年不褪色的特性更是吸引着众多藏家。据介绍,在精品馆中,“国色天香”系列将此工艺的观赏与实用价值融于一体完美呈现。另外限量生产的1893套毛瓷、“花开富贵”和“同心永连”赏瓶和“盛世中华和合对瓶”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陶瓷的雍容华贵。另外,由我省科研人员研制的居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并荣获国家多项发明专利的高温1200℃红釉瓷器作品也受到各国友人的关注。
菊花石雕举世无双
湖南精品馆的后方位置,有一个10平方米的空间,展示着湖南最具特色的56件菊花石雕工艺品。
菊花石产于湖南,是一种特殊石料,因石头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状结晶体而得名。大约生成于中生代二叠纪,距今已有2亿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出产菊花石的国度。菊花石雕作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雕刻工艺延续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菊花石雕作为我省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多表现为菊、兰、梅等中国传统题材。记者在菊花石雕展区见到了一件特别的作品:该作品取名为《城市·女人·花》,由3块菊花石组成,整个作品设计成一个女人体型,在人体相关部位设计出可拉动的抽屉。拉开臀部抽屉,里面是一个污水处理厂模型,其设计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但在这次世博会上,记者却见到了几件风格清新的创新之作:一件名叫《童谣》的作品,使用的是天然鹅卵石造型,将石菊花和白色的石纹巧妙地组合成风筝,拙朴有趣;《史前一万年》则充分保留原石,在石头上用图像记录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神谕之骨》则将甲骨文与石菊巧妙结合。记者好奇地询问作者是谁,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作品均出自一个名叫许金玉的80后女生,她现在虽还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但她的作品已独具风格,所以被湖南工艺美术研究所选送上世博会。
益阳竹艺吹来楚国风韵
世博湖南馆“魔比思环”的基本构架,使用的是益阳竹。在世博园区,许多地方都用竹子来显示浓郁的中国元素。而在世博村,湖南精品馆的11件益阳竹艺展品,更是将国际友人带入了翠竹摇曳的湖湘意境。
“近年来,全球森林面积逐年缩减,而都市人回归自然的欲望却愈来愈强烈,环保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竹材作为低碳先行的工艺品材料,有着巨大的发掘潜力,符合人们追求环保低碳的要求,“竹子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且竹文化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另外,湖南精品馆还别具一格地设置了一个面积为8平方米的观众互动区,进行湘绣及茶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