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佐特陶瓷技术公司总经理左翠霞
上山下乡运动中“逃过一劫”,跟随大师学习陶艺;在国外拿到高薪后毅然回国,37岁时揣着4000人民币来到北京创业;为了发扬中国陶瓷艺术再次华丽转身,变卖店铺搞起陶艺活动中心……北京佐特陶瓷技术公司总经理左翠霞的复杂经历,改用一句诗来说就是:翠霞万朵百重衣。
1958年出生在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左翠霞,在距离北京市区20公里外的朝阳区马泉营村的一座小院的二层楼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的背后是一幅巨大的陶瓷中国地图,四壁也是陶瓷烧制的诗词名句。就连喝水用的杯子,也是为某学校烧制的纪念品。“那时候大家都强烈希望进入国营单位,端上铁饭碗……”我们的话题,就从“国营梦”开始——
归来:
放弃国外高薪
1976年,高中还未毕业的左翠霞面临着一次无法选择的“选择”。当时全国上山下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按照当时的政策,家中老大可以不用上山下乡。我不是老大,就得跟着大家一块插队。”对于这场改写了整整一代人命运的运动,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左翠霞现在谈起来还有些庆幸。“你看到我现在比较瘦弱,其实那时候就是这样,人长得瘦小,体质很弱,所以我也就没能下成乡。”逃过这一“劫”的左翠霞,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在北京一个小村子里传播她喜欢的陶瓷文化。
恰好左翠霞的父亲认识“珠山八友”的后人王锡良先生,她就师从王锡良,并进入景德镇陶瓷学校学习陶艺。“珠山八友”是近代中国陶瓷和景德镇陶瓷最杰出的代表。而王锡良先生的叔父正是八友之一的王大凡,他师从王大凡学绘瓷画,时供职位于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1981年,左翠霞离开老师,进入景德镇壁画厂做工艺美术设计,端上了铁饭碗,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国营单位的人。
改革开放初期,在一次广交会上,左翠霞结识了一位东南亚外商纪老板(音)。纪老板看她的设计不错,很有大家风范,就聘请她去新加坡当总工艺师。这一年是1987年。“在壁画厂我记得我的工资是33块6毛7,新加坡那边给我开出的工资是1200美金。”上世纪80年代,1200美元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数字。
左翠霞去了新加坡,在那里待了8个月。东南亚不产瓷器,但出商人,瓷器经过这里一倒手,身价立马飙升。“在国内200块一件的瓷器已经是算很好的了,但到了东南亚,经过人家的包装装潢,运到欧洲就变成了20万块。我也纳闷,怎么价格就这么不可思议。”看到记者疑惑的表情,左翠霞分析说,可能是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在改革开放前很难见到中国的瓷器,改革开放后开了一个口子,物以稀为贵。
在新加坡工作8个月后,左翠霞选择了回国,又回到了原来的工厂,每月领固定的几十块钱。“往大了说就是要回国发扬国粹,振兴中国瓷器文化”,对于这种想法,左翠霞说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人是时代的产物。
创业:
120万的项目黄了
1994年8月,北京的夏天还有些燥热,左翠霞就在这时来到了北京。这一年,她37岁,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16年,距离第一家国有企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也有10年之久了。这一年也是全国正式推开国有企业建立公司制度试点的一年,很多国有单位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左翠霞所供职的壁画厂也面临着经营不善的困境。
1994年成为左翠霞事业路上的分水岭,又一个16年之后见了分晓。当时跟她一块来北京的还有5个人,多是她的学生,这里面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都是手中端有沉甸甸“饭碗”的人。左翠霞本人也做了十几年陶瓷设计。他们是冲着120万合作投资来的。
“当时北京市有位领导去江西考察。双方谈的不错,对方决定让我们以引进人才的方式,技术入股,搞一个陶瓷合作项目。项目规划是120万投资。”120万,无论对个人还是事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但这次机会还是成了“遗憾”。该领导在是年的11月退出领导层,“项目也就黄了,当时就有两个人回到了景德镇。”来前兴高采烈,来后意志消沉,左翠霞说自己当时也挺不理解的,这么大一个项目说没了就没了。“他们两个选择回去,我说是不是再考虑考虑?项目没有了可以自己做嘛。但人家还是坚持要回去。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原单位的工作没有辞,不像我,来时把原单位‘开除’了。”其实,她也有回去的机会,发展前景也是一片明朗。但她留下了,“北京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最终,左翠霞选择了市区20多公里外的马泉营村,把这里当为自己创业的第一站。她找到村最高“决策机构”马泉营大队,租了两排旧简易房。门前一条泥土路,没水、没电、没围墙。这就是1994年的创业环境。资本从别人手中的1200万变成自己口袋里的4000元。加上三个学生带来的一些钱,左翠霞他们建起了电窑等陶瓷制作设施,为运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寻梦:
做行业的领跑者
1994年的北京有几件大事值得惦记。这一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恢复招收本科生,北京的移动电话号码由7位升为8位,9字头的公共汽车开往远郊多个区县,地铁4、5号线规划方案完成。现在,16年过去了,手机号码早已升到11位,4、5号线地铁也已开通运营,当年只有三环路的北京已经发展到“大七环”。回忆起1994年,左翠霞感慨良多。在规划整齐、满是二层楼房的马泉营村,左翠霞在这里一待就是16年。
“当时马泉营村到处是芦苇,河水清澈,民风朴实,不像现在有点嘈杂。我来北京后,村里还没有通公交,只有京顺路(即101国道,顺义、密云、怀柔等地进京要道——笔者注)有9字头远郊车,还有机场过来的459路。为了做业务,我都是骑自行车几公里,有时走着去,再到车站坐公交。”左翠霞所说的这些公交线路,终点站都是二环路上的东直门车站。1994年的马泉营村还是个很典型的北京农村,农家小院,鸡犬相闻。1996年实施旧村改造工程,逐渐建成现在两层小楼的“别墅村”。现在,944路、988路停靠站分别位于村子的西、北两侧,地铁15号线在附近也有规划车站。和已经略显陈旧的马泉营村一路之隔,是香江、观唐等高级别墅区。
马泉营虽小,却是自己来京创业的落脚地。为了在北京有个创作平台,左翠霞开始了从村里到市区的“往返运动”。马泉营村距离市区近20公里,去市区只能到京顺路附近的车站。1994年的冬天是左翠霞创业的第一个冬天,南方没有的寒冷,没有的大雪,在北京她都见识了。每天天不亮,她就得动身,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停放自行车的车站,有时候自行车“不配合”就得走回去。“有一天把自行车放到车站,晚上回来,雪都把自行车给盖住了,找了好久才找到。下雪的土路不好走,自己还是不小心,人和车就朝沟里过去了,爬起来就成了大雪人。”左翠霞说,那时候的艰辛在现在看来也算不上什么,当时的环境就是那样,大家都很辛苦。
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转折点是她印发的一些业务信件。在信中,左翠霞把企业和技术的概况、生产能力、工艺水准、经营宗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信发出后,很快收到123中学、海淀西颐小学等十几个单位的回信,并谈成一笔3万多元的陶瓷壁画业务。由于是第一笔生意,左翠霞倾尽全力进行设计,一遍又一遍修改初稿,当稿件第一次展示在顾客面前时,顾客连连夸赞。左翠霞把这个生意做成了样板工程。“有一段时间,各个中小学装饰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之类的瓷壁画,几乎都是从我这里出去的。”谈到这里,左翠霞脸上洋溢着说不尽的自豪。
有了第一笔生意,订单也就源源不断而来。很快,在北京陶瓷界,她的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转身:
不要铺子要艺术
通过给中小学制作陶瓷壁画,左翠霞积累到创业的第一笔资金。到1996年,她在北京已有6家陶瓷店铺,收入过百万。“中央电视塔、平安里大街那儿都有店铺,但我还是想回归老本行,做陶艺设计、研发。我不适合做商人。”谈到从事多年的陶艺设计,左翠霞始终有一种放不下的情愫,而开店铺,让她不能不忙于买进卖出的“机械运动”。但一次偶然的两小儿对话,还是促使她下定了决心——不要铺子要艺术。衣着朴素的她,现在已“不做商人很多年”。
2000年的某一天,左翠霞儿子的同学到家里玩,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对家里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瓷器产生了极大兴趣。“他们说我儿子是景德镇人,就问景德镇是什么样的,感觉很陌生。中国的英文CHINA就是由瓷器翻译过来的,景德镇是中国瓷器之都,可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更谈不上对民族文化以及泥与火艺术的理解。我就想搞个活动中心,向孩子们普及陶瓷艺术。”左翠霞说,“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从事陶瓷创作多年的景德镇人,自己有责任把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2001年,左翠霞卖掉了手中的6个店铺。这些店铺给左翠霞的“回报”是70多万元。为此事家人还给她上了很长的一节课,“家人都说我傻,生意做得好好的,非得折腾什么活动中心。要是单纯挣钱的话,在新加坡我不是早就发了?”对家人的质疑,左翠霞也只是置之一笑。这笔资金成为她创办陶艺活动中心的启动资金。是年春天,北京佐特陶瓷艺术活动在京郊小村落地。在同一年的前后时间,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们开始集聚于十公里外的798工厂区。
“刚开业那段时间,算得上惨淡经营,一个客人没见到。有时候都在考虑,是不是把那些个铺子再盘回来,可是钱已经投进去了,不能就这样打水漂。”没有客人来参观,客观原因占很大作用。马泉营村在郊区,当时交通又不发达,谁愿意下车再步行几公里来?主观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宣传,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陶艺中心。
一招不成再试它招。她想起原来做壁画时结识的几个学校,便立即打电话联系,邀请他们到陶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开始联系学校还很难,每个星期都和他们联系,最终嘴皮子还是感动了他们。他们来了之后,感觉确实不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陶艺中心渐渐有了一些客源。那段时间,陶瓷活动中心平均每个月能来四五百人,但仅靠这些客源,陶艺中心还是维持不下去,挡在陶艺中心大院前的那块“石头”还是没能搬开。
突破:
奥运大显身手
2001年7月13日晚,这一夜注定无法安睡: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当天晚上,兴奋不已的左翠霞创作了一幅作品:“龙的传人”瓷盘。
她决定以奥运会为契机,把自己的陶艺活动中心知名度宣扬出去,为陶瓷艺术的推广扬帆助力。最后的想法是,组织各行各业的人士,绘制2008幅画作,烧制成陶瓷圆盘,记录下全民迎奥运的过程。于是,“百年奥运,一脉相承”的活动从小小的马泉营村开始,在全国传递开来。
左翠霞说,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她组织了走进奥运工地、走进香港、走进国旗班等21次走进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活动,足迹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110个国家。最终,2008块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缠枝莲为边框装饰的陶瓷圆盘展现在人们眼前。“活动参与人数达35万,从4岁的孩子到106岁的老人都有,56个民族都有,涉及各行各业。”通过这次活动,佐特陶艺活动中心的名气也在全国传扬,左翠霞也被选为奥运火炬手。
“开这个陶艺活动中心,其实并没挣到多少钱,但是这里接待了这么多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感到一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让大众了解咱们的瓷器文化,让政府重视国家的文化遗产。这是我愿意做的事。”在陶艺活动中心的院子里,左翠霞指着“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铭牌说。在墙壁上还挂有几十块各个学校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牌子。据左翠霞介绍,目前陶艺中心接待共中小学生达40万人次。
左翠霞说,现在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个陶瓷大观园,让更多陶瓷爱好者有个交流切磋的场所,让陶瓷研发更上一层楼,真正形成一个陶瓷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基本完成,地点也是在附近的湿地公园,资金也在逐步到位,一两年内就会动工。”
人物档案
左翠霞
中共党员,高级美工师,北京佐特陶瓷技术公司总经理。1958年出生于中国瓷都景德镇市,师从当代艺术陶瓷泰斗王锡良。曾在新加坡工作,后返回国内。1994年8月来北京创业,开办陶瓷工厂。1995年初参加全国妇联举办的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作品“影清釉瓶”获奖。2003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和行业技术能手。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创业标兵。2005年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专家奖。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2009年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多次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佐特陶瓷艺术活动中心也连续多年被北京市、朝阳区两级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