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整幅画面非常精致
瓷板画上精美的细节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英文单词为china,与“中国”相同,可见陶瓷在世界的影响与中国紧密相连。世博会广东馆(网上广东馆)的镇馆之宝,便是大型陶瓷釉下雕花水晶玲珑瓷板画——“南粤风情”。
水晶玲珑的瓷板画
广东展馆的“南粤风情”瓷板画,由来自国瓷永丰源上百人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最终打造出的精品,生动高雅的展示了南粤唯美风情。
这幅瓷板画宽3米,高2.8米,厚度只有5毫米,集中采用釉下雕花、水晶玲珑镶嵌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把南粤风情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采用台湾汤石照明特殊设计的LED配套魔幻灯光,更让瓷板画精彩绝伦、妙不可言。
瓷板画画面内容丰富。热爱广东地域文化的人们会发现,这方绝妙的瓷板画,收有祖庙、龙舟、粤剧、醒狮、木棉树、荔枝树、白玉兰、芭蕉树、珠江等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众多的背景元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其乐融融的场景画面,展示了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成为“广东制造、广东创造、广东创新”的杰出代表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瓷板画首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形式,静:观瓷板画,神似剪纸和窗花的釉下雕花映入眼帘,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动,选用龙舟、粤剧、醒狮等多种代表性的效果,加上灯光对水晶玲珑和骨瓷瓷板的透光作用,整个瓷板鲜活起来,仿佛有潺潺的龙舟划水声、有粤剧的经典唱段、还有醒狮当中让人警醒的锣钵声,各种声效有条不紊的进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震撼和享受。
瓷板画制作过程中缩水率很高。据悉,在首次试验时,永丰源的工作人员一共烧制了500多块瓷板,仅有几十块符合要求。当‘南粤风情’在广东馆展出时,许多国内外同行都感到不可思议。
观澜窑溯源
国瓷永丰源现任董事长刘权辉,从小就继承祖传手艺,是永丰源的第五代传人。出身陶瓷世家的刘权辉,自小练就一身手艺,他的标准源于家族对传统工艺的严谨传承。瓷器的传统烧制过程中没有先进的设备,开窑需靠人手,这相当讲究技艺、经验和胆量。“二三百摄氏度高温的瓷器没有出窑马上就着火了,我们是空手抓下来的。”他的经理说到,工人们卸瓷器时,动作慢了手套都会着火,刘权辉从不戴手套,“他手一抓,很快”。刘权辉摊开手掌,手指、掌周布满了清晰的老茧,“都是烫出来的”。
700年前,在九村山脚下,刘氏的祖先们点燃了做瓷的第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华大地上,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漫长。作为潮州市的文明古城,饶平是中国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考古为证,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能作出精美的印花刻纹硬软质陶瓷了。
早在宋朝中期,刘氏的祖先们便选择了这方水土,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有一天,靠山种植的人们偶然发现,雨水冲刷后,山体裸露出的土壤显得不同一般。好奇的人便开始拿捏它,用它制作各种不同造型物品,经过太阳光的晒制后,这些器皿的硬度让部分人感到这些土壤的特殊性。聪慧的九村人有的索性放下农活,开始对瓷土做进一步的研究了。
起初的人们,靠着想象,借助自然的力量,用水车转动所带来的动力,用大木墩敲打着最原始的原料,这种工具就是机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机兑捶击着瓷土也拍打着大地,发出有力的节奏声,仿佛向世人传达九村制陶的历史。
当时没有任何模型可以参考,他们用藤条圈成一个个圆形,按照这些土生土长的圆形,靠着勤劳的双手,做出了九村最早的陶瓷模型。在山脚挖了一个比较大的土坑作为烧瓷的窑,垫上茅草,放上干水的胚,一层瓷胚一层茅草的叠放满整个窑。人们开始连续不断地在上面烧着柴火,红红的火焰映红了九村的夕阳。差不多经过一天时间的烧制,再经过数天的等待,就可以出窑。
由于当时条件的不成熟再加上经验的匮乏,这些成型的瓷就是原始的粗瓷了且成活率很低。这样的烧制方法差不多有一两百的时间,人们发现这样的窑炉不利于达到火的最高温度,且柴火的利用率低。怎样才能既能让火的温度达到最高,而且火能均匀的将热传递给每个在窑炉里的瓷坯呢?
经过上百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按照火势的走向,发明了另一种烧瓷的窑。这些窑炉如巨龙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就是传统陶瓷烧制的龙窑。它们依山体而建,貌似龙的体型睡卧山体,顾名思义龙窑。这时的陶瓷制作也是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人们多是采用家庭作坊式的形式来进行。但较之以前,它的进步还是不小的。
工人用单刀机制作匣钵,再根据匣钵做各种器型。天然烘干后,工人们要一个匣钵一个瓷胚往龙窑里放。封窑后每天不断地往窑炉里添加柴草,火红的火苗顺着山体到达每个地方。据当地制陶老人说,龙窑的温度可达到1300多度。
数百年来,九村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延续着陶瓷的生命,几乎家家做瓷。当时这里以产白瓷、手彩、蓝釉等粗瓷为主。由于交通不便,九村的名声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8世纪末刘氏“正玉瓷”的出现:随着刘氏第一代传人——刘陕创制“正玉瓷”,九村也由此声名远播。
多个第一申报吉尼斯记录
瓷板画是在平板素瓷上手工绘画后再经高温烧制所成的陶瓷艺术品,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瓷板画制作工序多重、复杂:首先如同绘画一般,将各种颜色的釉料涂抹在素瓷板上,形成画幅;然后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高温烧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方才成型。
“南粤风情”制作过程的复杂和艰苦,最终缔造了五个世界第一:
大面积的陶瓷釉下雕花技术,属世界首创;
大面积的水晶玲珑镶嵌世界第一,8平方米的瓷板上,2010个玲珑孔简洁有序的镶嵌其中,形成“玉中镶水晶”的精美绝伦景象,这在骨瓷领域属世界首创;
骨瓷板画厚度仅5毫米,又是陶瓷界的一大创举。在设计之初,瓷板的厚度为15毫米。为了再现骨瓷的“薄如纸、明如镜”的特质,永丰源的设计人员进行技术攻坚,将15毫米以纯手工打磨的形式,锐减至5mm的厚度。为此他们放弃了春节回家团圆的欢乐时光,日夜赶工将瓷板雏形圆满做出;
大面积采用釉下彩技术,无铅无镉,绿色环保,世界第一;
无缝拼接技术,使得25块砖浑然一体,在瓷板画领域独占鳌头。
据悉,目前“南粤风情”瓷板画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