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我们驱车前往山东省齐河县仁里集镇,去齐河黄源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探访。
那些古朴的泥土,是怎么变成黑陶艺术品的?这个问题让我们充满想象。车子驶过一片片绿色的玉米地,来到一个安静的院落,一个朴实的汉子迎上来,他就是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工艺大师黄亮。
黄亮有着山东大汉的典型特征,厚重,朴实,还极具智慧,在他的办公室,我们进行了简单交谈。他说,陶器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走过了原始文明阶段,从10000 年前就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演进。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彩陶、距今7000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等阶段,在距今4000多年前达到巅峰状态,其 代表作品之一,就是龙山文化的黑陶,特别是一种蛋壳陶杯最具代表性,它"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因它的出现地处章丘县龙山镇,所以被命名为"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作工艺失传了几千年,直到1928年4月,才被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章丘城子崖发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 院两位教授成功复原了黑陶产品,并在齐河县招收了16名学员,传授这一古老的工艺,在坚持下来的黑陶艺术家中,就有黄亮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姐夫。至今,他们 家族从事黑陶艺术的已达80多人。
一种最简单的泥土,要经过怎样的程序,才能变成黑陶艺术品?黄亮带着我们去车间参观。在院子里,堆着不少泥土,这就是最初的原料。它是黄河胶泥,纯净,细 腻,埋在地下几米深的最好。这些胶泥经过粉碎、过滤,然后进入车间,把空气挤压出来,就成为初始的原料,从这一道工序开始,还要经过27道工序,才能制作 出成品。几个小伙子正在拉坯,机器轻快地旋转着,那些泥土在他们手里渐渐有了形状。这一段时间,他们正在为德州世界太阳城大会赶制礼品。"这不单纯是一种 体力劳动,还是一种艺术创造,这些产品是纯手工制作,除了按照设计要求去做,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理解。"黄亮介绍道。拉坯之后,需要进行 晾晒,自然晾晒干透最好,还没烧制,就已经相当结实。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修正、压光、绘画、雕刻等工序,这些工序多由女工承担,她们的心灵手巧,很适合做 这些工艺。
我问黄亮:“黄河的泥土没用任何颜色就能变成黑陶吗?”他憨笑着回答:"对啊,这就是黑陶制作的独特工艺。一般来说,泥坯进窑后,要经过5天时间才能出 窑。我们是用碳来当燃料,当烧到一定程度后,把火撤了,因为窑是密封的,空气进不去,碳黑就会附着在黑陶罐上,不用一点颜色,就成黑陶了,这叫"封窑熏烟 渗碳法",是核心技术。"窑是密封的,烧制期间不能打开,所以对热处理的要求很高。黄亮的父亲是热处理工程师,他对这一行业也非常熟悉,所以他们制作出的 黑陶产品因火候把握到位而格外亮、薄、黑。
在黄源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摆放着形形色色的黑陶艺术品,小到一个笔筒、烟灰缸,大到1米多高的花瓶、龙熏,琳琅满目,有仿古类、仿青铜器类、仿彩陶类、 传统类、雕塑类、影雕类、漆艺类、壁挂类及现代陶艺类九大系列,1200多种。一片浪花之上,一只鲤鱼呈弓形,要奋力一跃,充满艺术的动感。黄亮说,齐河 正在打造"齐河黑陶"品牌,也在挖掘黄河文化,所以他们也创作了一些作品,这个鲤鱼跳龙门就是公司自己研发的。除了继承传统,这些年,他们自己创作了很多 作品,甚至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专门进行设计创意,创作生产。他们生产的梅瓶,采用透雕的方法,整个瓶子似乎是由一片片梅花构成,凝重古朴,铁骨冰心,凌寒 飘香。一个蛋壳陶杯,简单洗练,薄如蛋壳,代表着黑陶制作的最高工艺。那种黑,使人感觉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典雅、内涵深沉。我望着一件件艺术精品, 仿佛回到一个久远的时代,心灵一点点被净化着,洗礼着。
穿行在黑陶之间,黄亮说:黄源黑陶具有黑、薄、光、细四个特点,在艺术制作上保持黑陶"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磬"的本色,精选泥料,严格调制,经过古法烧 制而成,并以丰富的造型,形象的表现手法,以生命图腾塑形,以变化多端的节奏感、韵律感的纹饰来延伸,在纯化的色泽和丰富的形意统一中,赋予了黑陶以新的 生命内涵,使其升华为由生命语言的艺术品,以纯粹的艺术形象进入百姓的生活。目前,他们正推动黑陶由观赏型向实用型转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离开黄源公司时,黄亮还告诉我们,目前,齐河县和仁里集镇对黑陶产业非常重视,并把它作为一个亮丽名片加以塑造,相信不久的将来,黄源黑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