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风景”刘建华个展昨天下午在张江当代艺术馆开幕。这个展览实际上只有一件作品,也可以说是由成百上千件作品构成。一眼望去,整个展厅里被无数白色的陶瓷器具填满,而它们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幅立体而具象的沙盘地图——那是外滩和陆家嘴。
但当你俯身细看就会发现,那些鳞次栉比的楼群,那些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并非按比例缩小的实体模型,而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陶瓷的坛坛罐罐。在楼群的下方,则是数不清的各种日常所见之物。有让人感觉轻软的书本、玩具、鞋帽,也有意味着强悍和暴力的榔头、坦克、枪械、战斗机,还有家用电器等商业时代的品牌产品。这些繁复琐碎的日常形象,填充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远方有飞机起降,有高速列车穿越人烟稠密的城市。
白色陶瓷,这种材质的意义这时候就浮现了出来。它是白色的,因为抽去了那些日常之物原先的缤纷色彩,而整体上形成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氛围,甚至显得不真实、诡异、冷酷。而陶瓷易碎的特性,又让人生出恍惚。不管是暴力的还是柔软的,都那么脆弱不堪。即便高高的楼台,也只是后世尘烟。
这样的感觉,在庞大的“外滩地图”对面得到对应。一件名为“水中倒影”的作品孤悬墙上。那是陆家嘴金融区几幢著名建筑的陶瓷浮雕,但却像是水中的倒影一样扭曲变形,如同镜花水月。在高速变迁、匆忙追赶的时代中,每种真实的存在,都有可能被转换成不真实的感受。从一件玩具,到一个城市,莫不如是。
从200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计划《威尼斯地图》开始,刘建华把众多毫无关联的单个陶瓷造型组合成整幅地图,并以某些特定造型隐喻都市风景中的某种特定涵义。后来,这组作品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旅行,都柏林和纽约的市民都曾在当地的美术馆和画廊里饶有兴味地见识过刘建华版本的本城地图,曼哈顿和朝鲜半岛的形象也都曾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今,这组作品终于变身上海,拼合出上海地图中最著名、最易于识别的外滩部分。
看到刘建华的这组作品,很容易让人想起北京艺术家展望。以不锈钢太湖石作品著称的展望,有一件作品是将不锈钢的锅碗瓢盆,拼合出恢弘的北京城。表面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展望的材质是不锈钢,而刘建华的作品是白色陶瓷。但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却南辕北辙。展望的不锈钢北京,或许是显示了刚强的权力中轴线,在锅碗瓢盆的庸常生活中也无所不在。而刘建华所呈现的,则是一种易逝、虚幻的美学。
“漂浮的风景”创作其实很早,2001年艺术家刘建华就已经开始创作《日常·易碎》系列。20多年来,在雕塑和装置中尝试过木材、玻璃钢、陶瓷、不锈钢等多种材料之后,他还是钟情于陶瓷。他的陶瓷作品,也都是在上海的工作室内制作模型,然后拿到景德镇烧制的。这很可能源于刘建华的一些个人情结,他出生于江西,最初在景德镇学习陶瓷工艺。那里是他艺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