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品牌天生就很“花心”,从不会在某一产品,某一品类上善其一生,总是不断跳跃,不断扩充,最为迅捷的就是以品牌作为投入资源,对品牌的品类买断商进行有偿贴牌。只要愿意,品牌业主会将某一品类的经营权出卖,自己只收品牌使用费,生产、销售、经营则一概不过问。以一个乌托邦式的集团来衬托品牌的强大。最为典型者就是几年前在乳品行业连续13年奶粉销量第一的三鹿,自己只经营奶粉,常温液态奶,品牌的其他产品全部是出让品牌使用权,有冰激凌,酸牛奶,饮料,杏仁露,八宝粥,干粉饮料等等,涵盖了许多行业,最终因管理不到位,被三聚氰胺拉于马下,好不惋惜!成功者当属五粮液在白酒行业的品牌买断方式,成就了五粮液的白酒老大地位,但是,五粮液有些品类延伸到了葡萄酒,延伸到了工业品,似乎值得商榷,五粮液的品牌个性,品牌价值,以及消费者对五粮液的心理定位等都是五粮液最大的社会价值,最大的无形价值,千万不可使品牌价值掺水。品牌“花心”笔者不反对,而是反对不负责任,没有规划,随机率性的“花心”。
资本在品牌的品类投入上体现的收益递减性,加之资本的趋利本质使品牌衍生出更多新品类。品牌在品类相对稳定的阶段,在市场进入成熟期后,其投入产出表现出收益递减规律,投入不断增加,而利润贡献增长率逐步下降,最终会稳定在某一水平,有时还需出现负增长,这种递减达到一定水平时,资本是不会容忍的,品类延伸自然就开始了。联想多年一直坚守电脑行业,当其巩固了其在电脑行业的地位后,谨慎的进入了手机行业,最近高调推出乐phone,尝试再次将手机品类提升到理想高度,但是,难度很大!
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暧昧关系,使产品品牌个性不明,特点不突出,在家长制的大锅饭下难有作为。当企业品牌强于产品品牌时,人们记住的是企业,如中粮;当产品品牌强于企业名称时,人们记住的是产品品牌,如王老吉。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统一规划,企业或产品的外在形象会混乱不清。中粮开始打造全产业链,广告亦突出中粮在粮油行业的实力,所有产品都标有中粮标识,好不整齐,壮观,但是细细琢磨,中粮想告诉消费者什么,许多子品牌甚至到让人没必要记住的程度。给我的印象,中粮是国有企业,世界企业五百强,国有企业代表,最大的食品进出口商,经营门类很多,除食品还有房地产等非食品业务,这和它的产品有什么直接关系呢?除多年经营的长城系列葡萄酒及金帝巧克力,似乎没有在食品行业内领先的品类,而长城和金帝也并没有打着中粮的旗号才起来的,中粮作为东家足够了,让这些品牌各自奔跑吧,或许是一片灿烂的天空!
主品牌和子品牌的混乱关系,导致品牌个性的混乱。记得浏阳河曾是五粮液的一个子品牌,在今年春季糖酒会的巨幅广告中,却发现浏阳河宣传的是湖南相关历史,这给曾经的主品牌和现在的浏阳河都造成品牌形象的混乱。在白酒行业,主品牌下的子品牌尤其混乱,这显示了品牌管理的无能,必将造成主品牌资产流失,形象自毁,给消费者印象更是五花八门。主品牌下的子品牌宣传什么的都有,有历史,有名人,有地域,有福文化,有礼文化,还有精英文化,有宣传尊贵的,还有宣传实惠的,有提倡窖藏,又有提倡酒海的,怎一个乱字了得!主品牌就在这乱中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
求全、求大心理,使品牌延伸过于随意,产品品项开发贪大求全,大小通吃,妄想整合资源,上下游延伸,做自己的供应商,做自己的下游,必然造成近亲繁殖。求全、求大是国人的本性,总想一锅煮进天下美味,鱼和熊掌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