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细微差异,可以为黄光裕不理智的反击行动找到一定的借口,但是,反过来思考,如果黄光裕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培养、安排出内部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待岗,这场控制权的冲突是否会像物美、创维那样消弭于无形?
这恰恰是国美控制权问题出现的关键所在,也是黄光裕个人悲剧的根由所在。如众所知,在黄光裕身上有着强烈的“帝王情结”,这从其为媒介所感叹的豪华幽深的办公室即可见一斑。作为企业“帝王”,他所奉行的原则是,对内,所有人尽在掌控;对外,凡事皆可搞定。结果是,前者导致接班人缺位;后者导致自己终陷囹圄。
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浸染,企业家中有帝王心态的人不在少数,这并不为怪,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帝王心态是企业家披荆斩棘、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对于一个日趋成熟的商业社会而言,开放与分享是企业家做到持续成功必修的素质。
追求自由是人类最高的需求,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给了像黄光裕们这样的昔日草民通过做自己的企业自由驰骋的巨大空间。但自由不是绝对的,更非通过对别人的“专制”来实现。
人性的悖论在于,每个人心中都飞翔着民主与自由的天使,同时又隐藏着专制与特权的魔鬼。我们能做的是,尽力避免后者的绝对化。“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少一些专横的帝王心态,多一些分享的市场精神,也许是企业家们需要从黄光裕身上所汲取的领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