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记者参观中国陶瓷馆,在展厅一幅陶艺作品《齐城蹴鞠图》前驻足许久,眼看那陶俑腰间飘逸灵动的长长绶带,解说员的话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如此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竟然出自盲人之手?
10月15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张店区公园街道办事处盲人艺术家耿加勇的家中。
这个一楼三室没厅的老房子拥挤狭窄,到处摆满了陶艺作品,阳台上“ 山东省残疾人共享阳光自主创业项目”的铜牌擦得能照出人影,一张小桌和外面小院里一台自制的小窑炉,成了耿加勇陶艺创作的全部家当,而为窑炉欠下的8000元钱至今他还没有还清。
耿加勇卧室里几张素描工笔画仍能显出他当年的深厚功底。他自幼梦想成为画家,下了一番苦功后,耿加勇的艺术创作在全国性活动中屡获大奖。然而长期熬夜累坏了他的眼睛,醉心创作的他竟然忽视了医生的警告。
1994年5月,当他在高倍放大镜下完成的台标设计图案在淄博电视台播出时,他却没能看上一眼。艺术渐入佳境的耿加勇1995年在北京眼科专家面前,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一个画家,竟然失明了! 难道就这样成为年迈父母的累赘?难道艺术生涯就此结束?他千百次地问自己。时年36岁的耿加勇没有向厄运屈服,他坚信“只要心没瞎,照样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妻子的鼓励下,耿加勇开始尝试用手触摸剪纸,并用板纸镂空作画,由此慢慢找回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因为陶艺体型较大,且利于双手寻找感觉,于是他改行专攻陶艺。
“起初塑着上边下边就倒了,后来才知道大点的陶艺,要等底下的陶泥半干不干时才能接着往上塑。”艰辛中摸清陶泥脾气的耿加勇告诉记者,他创意设计的“中国人姓名组合陶艺雕塑艺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如今,他每天要么在阳台上塑陶艺,要么就是利用陶塑晾干的一点时间抓紧在卧室里用盲人软件写作。他的长篇历史小说《蹴鞠王》已经出版,现在正写续篇。
记者采访时,耿加勇时时爽朗地大笑,把“英年失明”的心理障碍送到了九霄云外。显然,他用双手重新“摸”到了光明。(记者 郭炉 张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