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石湾,“石湾公仔”曾产生出多个姓氏的流派,晚清年间由顺德人刘辉胜始创的“刘胜记”陶艺店便是其一。
百多年来,刘氏家族每一代都诞生出石湾陶艺的代表性人物,甚至是领军人物,刘辉胜的第四代后人刘泽棉更是目前石湾陶艺界当之无愧的泰斗式人物,而其长子刘兆津,正在成长为刘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
作为刘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的刘兆津,18岁开始随父亲刘泽棉学艺,开始陶艺生涯,其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成长为人物写实风格的工艺美术大师。
身世:刘氏第五代传人
刘兆津生于1960年,18岁开始陶艺生涯。“虽然是18岁才入行,但自小就开始玩泥塑,12岁时还以电影《闪闪红星》里的潘冬子为原型,创作了自己第一个陶塑作品《小冬子》,并参加广东少年作品展览,成了我迈向陶艺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刘兆津说。
从艺:博采众家精粹
中学毕业后,刘兆津进入石湾美术厂工作。1978年,18岁的他调入美术厂创作室,正式随父亲学艺,在工厂创作室这一待就是19年,刘兆津在里面跟随父亲等陶艺前辈学习,可谓深得石湾公仔传统技法的真传,将石湾公仔的传统手法演绎至极致。
1981年,刘兆津进入广州美院雕塑系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掌握了现代雕塑的理论,视野大大开阔,在继承了传统各大流派精粹的同时,也学到了西方的雕塑技巧。“这些经历对我的创作手法影响很大,如人物的骨骼肌肉比例是按现代雕塑比例进行,而衣服的纹理和人的表情则是传统的技法。”
佳话:4年创作《五百罗汉》
1997年11月,在厂里待了20年的刘兆津辞职离开了石湾美术陶瓷厂,创办刘氏工作室,探索一条艺术创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新路,“就是要把自己的艺术品拿到市场上去审度其价值。”
工作室创立不久,刘兆津便接到第一张大单:创作《五百罗汉》,为了完成这500件精品,刘兆津花了整整4年时间,这一壮举当时一度成为石湾佳话,从而也奠定了刘兆津人物写实创作的大师地位。
随后,刘兆津开始大量创作真人陶塑,《毛泽东去安源》被收入毛泽东纪念堂永久珍藏。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刘兆津创作出6款孙中山不同时期的陶塑,并收入多个孙中山纪念馆。(记者 龙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