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陶的质感衬托出花鸟的神采,罗传的陶艺花鸟作品自成一格。 张由琼摄
几只小鸟同落在一部卡通收录机上,叽叽喳喳合唱着“同一首歌”;春回大地种子发芽,青蛙母亲背着小娃娃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忽然间惊叹于怎么一个晚上就冒出了肥肥嫩嫩的几颗豆芽;一段枯木的末梢,两只螳螂“横刀立马”,一场打斗一触即发……这不是国画展,也不是童话世界,而是青年陶艺家罗传的作品展示。
上周六,石湾青年陶艺家罗传作品展暨陶艺花鸟作品集首发式在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幕。作为从艺20年来的第一次综合展示,罗传本次共选择了80件个人作品参展。作为年轻一代的石湾陶艺家,他在传统基础上融入时尚、创新的元素,在陶艺花鸟上自成一格,并在“两条腿走路”的探索中引发了业界关注和讨论。
探索
最早感知市场“温度”
纵观青年陶艺家罗传的经历,其实颇有代表性。
罗传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立了博云陶坊工作室,他回忆说,当时的同行作坊很少,出口产品供不应求,在针对国外出口市场的打拼中,罗传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做出口当时是对方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整体价格低、批量大。”事实上,出口市场看中的是罗传作品的中国传统釉料,以及他作品呈现出的中国特色。
市场的逆转出现在美国“9?11”事件以后。他回忆说,“9?11”事件以后石湾陶艺品的出口订单受到极大影响。2002年,本着将出口积压艺术品转内销的初衷,罗传在公仔街开设了一间门店。但是,国内市场并不认同这类作品。
“最初只是想把积压的东西拿出来,但是市场逼着自己要找新的方向。”于是,罗传开始尝试做高端产品开拓国内市场。也正因为此,罗传成为较早感知市场的陶塑艺术家。
纵观罗传和他的博云陶坊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中“两条腿”走路的痕迹:一是生产普罗大众容易接受的作品走市场之路;二是创作纯艺术的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评,在“两条腿”走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名度。
在闯市场的过程中,罗传的心得是首先要明确主题定位、市场定位与价格定位。“你的市场定位要明晰,哪种人群才是自己作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一定要有清晰的界定。”在众多成名大师、同行精英中要确立自己的位置,实非易事。
此前一段时间,石湾陶艺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对有心想要接触石湾陶艺的人们来说,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只能望而却步,并非一般的市民可以买得起;但另一方面,石湾公仔街鱼龙混杂,大量的低劣次品与抄袭作品,又让有心接触石湾陶艺的人们和外地游客直叹无奈。
“我把作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白领以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鉴赏水平的群体,从实践中看来,这样的定位还是不错的。”体现在作品上,罗传的作品非常接近自然,现代感十足。《默默向上》、《同喜》、《喜迁新居》、《蓄势待发》等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了年轻游客的注意。
他把作品集按照主题分为:窑变系列、喜文化系列等,喜文化又细分为“晋升”、“婚庆”、“新居、祝寿”、“励志”等。在闯市场的路子中,这些在传统上创新的作品闯出了一片天地。
创新
传统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
2000年开始,罗传师从钟汝荣大师,受益良多,加之平时爱好写生,对自然生态观察细致,对树木生长根系的布局、树皮的构造、树枝的走向气势、树叶色彩变化等了然于胸,才有了罗传“原生态陶艺”浓厚的个人风格。
记者注意到,展览中,作品《雨润》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侧是小雨滋润下的土地,另一侧是沙石地上刚刚萌发的小豆芽,肥肥嫩嫩的豆芽让人心生怜爱,大自然泥土的芬芳似乎已扑面而来。
在当天举行的罗传作品研讨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分析了花鸟题材的历史渊源:石湾陶艺花鸟的渊源很早,在唐代晚期已经有花鸟装饰的器物出现了。可以说,花鸟题材在石湾陶艺历史上相当源远流长,独立的花、鸟作品开始涌现出来,成了独立的艺术品。而罗传的作品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以陶土的质感衬托出花鸟,主题鲜明很吸引观众,“他的作品注重细部,对细节的刻画一丝不苟。”
作为前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则回忆了罗传在石湾的打拼历程。他说,早年罗传在一家陶艺厂做一线生产杂工,从用脚踩泥、装窑烧窑、搅泥浆做起,晚上则跟着外公和舅舅学习基础知识,正是这样的历练,让他掌握了创作、生产全部流程知识。
而黄大师最为推崇的是罗传作品以形塑神,形象逼真,神韵动人。罗传调出了数十种彩色化妆陶土,呈现出红、绿、蓝、黄、黑多色材料,在保留石湾传统原料的基础上,选用彩色土来渲染作品的亮点,格外生动、传神。同时,黄大师也指出,在市场销售上,罗传也有新的探索,他的作品在喜文化的主题下又细分为不同的主题。
“他的作品与时尚、现代元素相结合,在作品创新上走得较远。”题材源于自然,以生态、环保的现代理念,结合国学中的天地、阴阳、大小、动静、刚柔等哲学理念为创作元素,并结合吉祥文化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追求雅俗共赏的创作路向,并吸收中国画的艺术养分,以传统结合创新的陶塑技法,在保留石湾传统原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材料―――彩色化妆土融入作品,致力开创出“陶艺花鸟世界”。
突破
“单打独斗”坚持参展文博会
石湾陶艺家们曾发出呼声,陶艺作为佛山最响亮的一张“名片”,是最应该以整体形象出现在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上的,但佛山陶艺的真实水平与整体形象以往并未能在文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记者注意到,在佛山组团连续4年缺席的情况下,罗传是少有的连续参加文博会的陶艺家。
“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去,必须要抓住这样的平台、这样的机会,获得评委的肯定。”他说,早在2006年,青年陶艺家们就看到了文博会的机会,十个八个师兄弟一起拿到两个展位。事实上,年轻的陶艺家们看中的正是因为文博会主委会每年都有十个顶尖的专家,以一套严格的方案为参展作品做评选,这是年轻一代崭露头角的机会。也就是从2006年起,罗传便以个人名义报名前去参展。
从2006年获评第二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2007年获评中国第三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一直到2009年捧获第五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的金奖,2010年作品《同庆》再捧第六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这中间的荣誉和机会,是罗传和他的师兄弟们一点一滴争取过来的。
令国内理论界泰斗认可并感慨的是,在门派林立的石湾陶艺界,年轻一代需要自己去寻找机会,寻求突破,甚至可以在感知和勇闯市场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率先迈出一步。(记者 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