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人力资源>>|
企业选择优秀人才的十大条件

发布:2010-12-12 15:20:42  来源: 新浪博客  [字体: ]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世界银行一份报告就指出,当前世界工厂、土地、工具以及机械所凝聚的财富日益缩水,而人才资本对于一国的竞争力正变得日渐重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美国,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要高出三倍多”。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争夺高端人才的竞争才会日益激烈。目前,全球人才战争主要出现了下列五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全球人才竞争日趋“两极分化”的局面,最急缺人才的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却大量流失向发达国家,只有少数新兴国家出现“人才回流”的趋势。在安哥拉、布隆迪、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拉利昂、乌干达、坦桑尼亚牞33%至55%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已经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工作。而海地、斐济的比例超过60%,加纳达到83%。在中国、印度、俄罗斯,都有超过几十万科学家与工程师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仅仅在1990年到2000年间就接受了41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移民,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10年间也接受了200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这样的现象在塞拉利昂体现的最为典型:医疗人员的不足让塞拉利昂的婴幼儿死亡率在2003年高达16.6%,妇女生产死亡率则是2%,但是,在美国芝加哥的医院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医生却比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医生还多。

  第二大趋势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发达国家以及面临产业升级的新兴国家,因为经济更需要人才来驱动,往往更重视吸引人才。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大约30个国家制定了便利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计划,但其中17个都是发达国家。美国是全球科技中心,但对全球人才竞争的重视也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在英国、法国,人才必须先获得签证,居留数年才能申请绿卡随后入籍;在中国,2004年才出台长期引进人才的绿卡制度(1年后只有100人获批),但至今没有人才入籍政策。而在美国,每年批准14万职业移民获得绿卡,其中4万名额的“杰出人才”类别作为第一优先对象,不需要申请劳工证,不必等待排期,不需要在美国有雇主或单位,就能用自己的名义直接申请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美国只培养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雇用了70%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为美国工作。

  第三大趋势是移民制度已经成为人才战争的武器。绿卡以及入籍制度是引进顶尖人才并使其归化的根本保障,美国的职业移民法规定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投资移民为优先对象,其家属也则是亲属移民的优先对象,让移民制度为人才战争服务。时至今日,在2006年美国专利申请备案当中,外籍居民在发明者或合作发明者中的比例已经达到24.2%。从1995年到2005年间,所有在美开办的工程及科技公司中,有25%的创办人是来自美国境外。在加利福尼亚,移民创办公司的比例高达38.8%,而在高科技中心的硅谷,有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竟占全部高科技公司的52.4%。

  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纷纷效法。欧洲非移民传统的发达国家也进行改革,以应对竞争。2000年德国正式实施“绿卡工程”。2007年法国实施《优秀人才居留证》。2008年英国正式实施“记点积分制”移民制度。中国2004年出台了绿卡制度,但至今没有顶尖人才入籍制度。新加坡建国之后,连饮用水都必须向邻居马来西亚买。但新加坡却依靠引进海外人才成功实施“精英治国”战略。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曾概括说:“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而美国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就是因为它广纳人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