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选择品类组合
这里的品类组合是指具有相同流通属性与相同目标市场的产品组合。对于渠道采取产品组合(产品差异化)最主要的目的有三:一是防止经销商之间的过度竞争,保障经销商间的合理利润。二是不同市场层级的消费者物性差异化。三是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优势。
第六步:制定渠道驱动政策
经营的本质是“唯利是图”,经销商也不例外。经销商经营企业产品最终看中的无非是利润二字。所以,企业对经销商的吸引与控制条件,是决定渠道好坏的重要因素与关键因素。我们且称之为渠道驱动因素。常见的渠道驱动因素有:
产品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的款式、花色、新品上市速度。
市场管理能力:企业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渠道管理能力、价格体系的维护、服务能力、配送能力等。
价格政策:产品的利润空间,库存周转等。
渠道返利政策:如商业补贴、提货返点、模糊返利、退换货政策、新品样品政策、各种补贴政策等。
市场推广政策:如终端建设政策、广告政策、导购员投入政策,是否有新品推广专项费用等企业的经营实力。
第七步:渠道运营
如果说渠道驱动政策还只是“纸上谈兵”,那么渠道运营工作就是对上述政策的具体执行了。俗话说“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很多企业的政策看上去很美,实际落地执行的时候却虎头蛇尾,或一纸空文。或承诺却不兑现。渠道运营本质上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执行能力。政策层面的东西人人可学(商业上的抄袭与模仿是常见不过的事情),但企业的精髓即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是不那么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与运营政策,但是我们的企业去复制期竞争优势时,却往往以失败告终。戴尔的直销体系人人都在模仿,但多数企业均不得其门而入。因为,这些国际型企业积累上多年的文化与管理优势是短期学不来的。
渠道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有渠道优势的企业。具有极高的渠道运营质量,有一大批具忠诚度与具实力的核心经销商。维系与这些核心经销商优势,以厂商联盟或合作伙伴的角度来不断提升渠道的运营能力,自然会打造出企业渠道运营上的核心竞争力。
第八步:渠道评估、淘汰
企业渠道运营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经销商都成为忠诚的或者合格的伙伴。实际上,根据二八定律。企业20%的核心客户往往占有企业80%的销售额与利润来源。因此,企业淘汰经销商或经销商放弃经营企业的产品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比如经销商在连续多次在企业的考评中低于正常值,或连续多月未成任务,或低价窜货,或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或有破产、资产转移、核心业务转移者,或散播对欧普不利言论,情节恶劣者。关键是企业要有正常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