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陶瓷收藏曾一度被收藏家们当作“冷门股”,古陶瓷市场交易数量少,交易额偏低,甚至时常出现瓷器打包买卖的情况。随着古陶瓷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慢慢被认识,2000年至今的短短十年里,古陶瓷在各大拍卖会上屡创天价。众所周知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和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更是创9位数天价,分别以2.3亿元和1.2亿元成交。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国际市场最初对中国收藏品的关注就是从古瓷器、玉器开始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外对中国文化的逐渐了解,“中国文化热”在海外不断升温,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外研究机构和私人藏家对以古陶瓷为代表的中国古董珍玩的追逐与热捧,推动了古瓷器价格的高涨。
官窑精品的价位不断攀升
2000年以来,拍卖成交价最高的10件瓷器拍品中,元青花占了3席。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存世量少。精品元青花瓷器多数收藏在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的阿特比尔寺等公共博物馆之中,市场上的流通量少。而元青花纹饰华丽精细,层次丰富,给人以美的感受,受到热捧自在情理之中。另外,国外专家对元青花瓷器的研究引起各界对元青花的重视。
元青花的价值凸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精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经历了一个“三级跳”。从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仅有一件元青花兽耳罐跻身瓷器成交最高价前10名拍品之列,到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季拍卖会上的一件14世纪中期元青花“锦香亭”图罐拍出4998.96万元高价,再到以9790万元成交于北京中嘉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龙纹四系扁瓶,元青花瓷在近10年的艺术品拍卖会上逐渐获得与其历史价值相符的拍卖价格。
清官窑瓷器占据2000年以来市场拍卖最高价前10位的4席。自千禧年以来清官窑精器一直在拍卖市场上炙手可热,这是因为清三代的制瓷技术和艺术水平不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宫廷对官窑瓷制作更是不惜工本,以求达到工巧至极的效果。皇帝对御用官窑瓷制作的高度重视,更推动了这一时期制瓷技术的发展和精品的产生。而且当下对清代官窑瓷器的学术研究已臻于成熟,档案资料完整,市场行情明确,且市场咨询透明,令其可炒作的空间很少,这也是其精品为大众所热烈追捧和珍藏的重要原因。与明清官窑瓷器成熟的学术研究相比,高古瓷虽然久负盛名,但其窑口复杂,不少问题在学术界仍未有定论,加上造假猖獗,赝瓷充斥市场,使得不少藏家望而却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古瓷的拍卖成交价格。回首香港苏富比2002年秋季陶瓷工艺品专场,成交价最高的前10名拍品清一色的是明清官窑器,清代官窑器更是占据其中的8席,可见清代官窑瓷在拍卖市场上的被推崇和喜爱。
2003年和2004年是中国古陶瓷市场平稳发展的阶段,呈波浪式逐步上升,与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进程相应。国际上艺术品拍卖出现高潮,主要是由于高价位精品投入拍卖市场,引爆一个行情高峰。这一高峰的到来自2005年始。2000年以来创拍卖最高价前10位的艺术品中,出自2005年拍卖会的有4件,其中包括两件过亿元拍品;出自2007年拍卖会的有4件。可见,2005年之后中国古陶瓷拍卖市场进入了一个创造天价的蓬勃发展时期。
2008年中国瓷器十大拍卖高价排行,清代乾隆官窑器占4件,3件粉彩,1件青花;明代瓷器占3件,分别为钧窑、釉里红和甜白釉,年代皆集中在15世纪前半叶的明代初期;南宋官窑两件;元代青花1件。总的来看,高价瓷器拍品虽仍以明清官窑瓷器为多数,清代彩瓷也占一定比例,但已较往年减少。反之,宋元瓷器所占比例较往年提高。此外,单色釉瓷器达3件、青花2件、窑变釉1件,居最高价者为南宋官窑。这些现象显示出中国瓷器市场的流通品种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2008年,瓷器的总体拍卖成交价与前一年大体相若,仍以香港占大多数,成交7件;其次是中国大陆,两件;纽约1件,香港作为高价瓷器成交地的国际市场地位依旧不可动摇。至于成交时间,则有8件是在春拍时成交的,两件在秋拍成交,符合2008年9月中旬后全球性金融风暴爆发影响艺术市场交易的事实。
2008年11月,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进行的伦敦佳士得、伦敦苏富比的瓷器工艺品拍卖,其表现和往年相比,成交额呈下滑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古董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不容置疑,关键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使得收藏家在进行投资收藏时产生了谨慎的态度;北京保利的“菊采东篱·日本珍藏重要明清陶瓷”专场以100%的成交率给瓷器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46件拍品创造了4518.3万元的总成交额。这样的成绩在整个艺术市场都表现出疲软状态的情况下显得十分难得。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香港苏富比此年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春拍尤为引人关注。估价整体下调20%~30%的大幅度跳水,似乎奠定了2009年古陶瓷拍卖会低价走量的基调。而成交率高、平均成交单价低确实成为2009年瓷器拍卖市场的突出特点,纽约苏富比、纽约佳士得、北京保利四季拍卖、嘉德拍卖这四场拍卖会的成交率都很高,分别以80%、91%、88%、73%的成交率成交,平均成交单价相对2008年同比下降30%,但其平稳的走势仍不失为一大亮点。
2009年春拍所表现出的这一突出特点得益于新世纪以来古陶瓷交易流通市场的成熟性。其形成原因是:第一,货源有限。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上流通的明清官窑瓷器有4万件左右,加上少量的宋代名窑精品和更少量的元代精品,至多不超过5万件,这个数量对全世界的收藏家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市场价格当然会只升不降。第二,古陶瓷市场比书画、油画市场的受众面广。最早是英国人、美国人对中国的古陶瓷产生兴趣并开始高价收藏,改革开放后也曾经出现过一股中国古董外流热潮。然后是日本人近水楼台,大量购入中国古陶瓷。接着是中国港台地区。现在国外购买中国古陶瓷最多的是内地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这也反映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由此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新世纪以来,屡创佳绩的中国古陶瓷已经在海内外形成了一大批对其情有独钟的收藏家群体,这批收藏家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很高,对中国古陶瓷更是具备了独到的鉴赏力,无论是行情看好的黄金年代还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逆境中前行,他们对中国古陶瓷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是一致的。而成熟的收藏家群体必然会催动市场的成熟,中国古陶瓷市场将长期保持行情看好的稳定发展。
民窑瓷器在古玩交易市场上的崛起
少数精品在拍卖行的高价成交只是古陶瓷流通和收藏的一个方面,更多古陶瓷的交易和流通还是在民间的古玩市场上完成的。对民间古陶瓷爱好者来说,数量相对较多且赝品较少的民窑瓷成了他们最瞩目的投资和收藏对象。民窑器型纹饰多样,画风活泼,不拘一格,题材广泛,笔法传神,比官窑器更有欣赏趣味,由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目前的价格相对低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未来的增值空间较大,成为普通收藏爱好者购买的最佳对象。以万历“兔子款”青花人物罐为例,1999年国内拍卖成交价为2200~3300元,但在古玩市场上,可以远低于拍卖价的800~1500元买到手。再如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直径28厘米左右的龙纹盘,1999年的拍卖成交价是330元,而现在品相、纹饰俱佳者至少要千元以上的价格。
影响民窑瓷器价格的因素大致有四:其一,质量因素。即胎釉的细腻程度和画工的精细程度等工艺水平的高低。其二,器型因素。即陈设艺术器价值最高,文房用具和礼器供器次之,碗、罐、盘之类的食用器具第三,瓷板画最末。其三,品相因素。表现为器物的新旧程度、完美程度等。其四,存世量的多少。进入交易流通领域的数量,以及地区性的上市量和不同地区因文化特点而产生的爱好差别等,这是影响瓷器价格的外在因素,民窑瓷器的价格大致由这些因素所决定。但作为一种抽象概括,“真、善、美、少、精、奇”永远都是人们选藏古瓷的共性标准。随着人们对民窑瓷器的进一步认识,其精品正逐渐受到收藏家和玩家的重视和追捧,民窑器价格也在逐渐上涨。在百余年漫长的瓷器收藏史中,民窑瓷器深深蛰伏于明清官窑的阴影下,一旦破茧而出,必定会迅速地与官窑、高古瓷形成鼎足之势。
2004年,香港佳士得以1350万港元拍出的北宋磁州窑刻花褐彩梅瓶;2009年3月17日至20日,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周中,“塞克勒中国艺术品珍藏专拍”的一件北宋磁州窑黑地剔花梅瓶以13.5万美元成交,夺得该场瓷器的最高成交价。在众多收藏家竞相追逐宋元名瓷和明清官窑之际,民窑瓷器正渐登大雅之堂,悄无声息地创造着拍卖行中的天价神话。
古瓷片—— 陶瓷收藏界的新宠
近年来古陶瓷价格不断攀升,使得经济实力较弱和刚涉足陶瓷领域的初学者将收藏和赏玩的目标锁定在了古瓷片上,古瓷片也以价格低,便于观察胎釉厚度及烧结致密度等优势,成为初学者学习、把玩的最佳标本和进入陶瓷收藏界炙手可热的初级媒介。而需求量的增加也相对提高了古瓷片的价格。据了解,一片汝窑瓷片在香港古玩市场上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几千元,精明的古董商甚至把大片的汝窑瓷片砸成几小片来卖。为杜绝这种对文物本身的破坏,瓷片的价格变成以瓷片的大小尺寸计。
以目前全国古瓷片发现数量最大最集中的景德镇为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土建、施工等城市改造工程的实施,大量的古瓷片在景德镇市区及周边的地层中被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瓷片开始在古玩市场上流通,当时价格低廉,甚至以袋作为出售单位。随着瓷器价格的整体飙升,这些当时被深埋于地下或弃之荒野、河流的碎瓷,如今正成为很多陶瓷爱好者赏玩、学习及收藏的“宝贝”。近两年来景德镇古瓷片的价格与日俱升。例如一件康熙直径10厘米左右的青花山水人物纹残碗,以前的售价至多为十几元,现在购买一件品相、纹饰相若者则要以几百元甚至几千元而论了;景德镇最常见的晚明时期带有“螭龙纹”的碗底残片,2005年以前的价格大都在1元以下,而近两年来同样的一片碗底要卖到1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城市基建改造使得大量窑址和地层内的古瓷片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被挖掘、搬运以及损毁,遗留下来的瓷片越来越少。景德镇当地挖掘瓷片人员的迅速增多,使古瓷片的数量骤减。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古瓷片热凸显出古瓷片市场所蕴涵的巨大利润,导致众多外地藏家和古董商涌入景德镇古瓷片市场大批抢购,也成为瓷片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景德镇是仿古瓷器的生产地,以古瓷片作为仿古、造假的辅助因素,古瓷片的需求量由于仿造以及接底等制假工艺的成熟也变得十分的紧俏。这些原因使得古瓷片价格不断上涨。
笔者近期走访景德镇古玩早市发现,市场上古瓷片的种类以青花和青白瓷为多,明清彩瓷片数量少且价格高。这是因为彩瓷和青花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始自元代,而元代以后景德镇的窑址多集中在市区,市区内不同年代的瓷片废渣反复叠压,导致对瓷片完整性的破坏。而青白瓷的烧制必须在龙窑中进行,因此旧瓷片在郊外的出土完整性更强。此外,彩瓷制作工序复杂,成本高,且成品率远远低于青花和青白瓷,存世量相对于青花和青白瓷少,所以市场上彩瓷瓷片的数量也少。
随着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领域对陶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陶瓷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古陶瓷艺术市场将更加广阔,其多样化趋势将更加显著。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国古陶瓷必将以其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引起更多的关注,继而在艺术市场上引发新一轮的收藏热潮。
链接: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经过足足45轮叫价,最终被香港张永珍女士入藏,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纪录由此刷新为2.5266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