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上,由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选送的124件(套)作品,共获得48项奖。从获奖情况看,传统陶艺类作品(釉下五彩瓷)获奖率较高,比全国平均获奖率的30%高出8个百分点。其中张小兰的《圆源》,丁海波的《古香》,谭金辉、喻辉的《农家乐系列》三件(套)作品获金奖。银奖5件(套);铜奖20件(套)等。
醴陵釉下五彩瓷走过了百年兴瓷之路,期间有无数的艺术家和企业家风雨同行。醴陵五彩瓷走过的五次生死大转折,给醴陵陶瓷绘上一层历经风霜的成熟神韵。
1903年在景德镇细瓷、日本“洋瓷”的大量涌入之下,逼得在本土市场都不得不节节败退的千年醴陵瓷业濒临破产。在创业进士熊希龄的复出后才终于在世界舞台上惊艳亮相,成功首发。
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作品《扁豆双禽瓶》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时,引发轰动效应,与国酒茅台一起荣获金奖,将醴陵釉下五彩瓷推向了国际舞台。醴陵釉下五彩不仅艺术上始于此,公司治理也成于此。这第一次转折让醴陵陶瓷走向一条技艺和经营上的深度变革之路,打破了1000多年土瓷发展的作坊风格,两次转折为醴陵陶瓷今日发展到如此高度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有了瓷业学堂汇集的科研人才,加上资本雄厚的瓷业公司,醴陵釉下彩的技术研发才进入了崭新的层次。在瓷业学堂汇集的科研人才及资本雄厚支撑下,醴陵陶瓷由当时的釉下单色瓷向釉下五彩瓷过渡,并让世人耳目一新。
正值火热之际,醴陵陶瓷又面临着企业管理混乱,公司岌岌可危。黄兴的挚友龙璋力挽狂澜,在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对工人实行特别包工制度,销售上创立了“六承销”体制,再次让醴陵陶瓷走出历史低谷。遂后,醴陵陶瓷又经历第四次、第五次生死转折点,1918年“护法战争”开始,1930年,成立了24年的瓷业公司倒闭。
阳光总在风雨后,新中国成立之后,醴陵转折型的人物林家湖出现。兴办陶瓷工人业余美术培训班,成立醴陵陶瓷研究所,培养人才和网罗人才,醴陵陶瓷奇迹般地再次崛起。直到1999年,国光瓷业的上市又退市,让醴陵陶瓷兴瓷之路不再平凡。
如今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世界闻名,技艺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朴深沉;既可以瑰丽,又可以淡雅,淡妆浓抹总相宜;既可家庭选用,又可进入高级餐厅、宾馆,又能适用各种气氛所需要的色彩要求。适用广大群众的不同爱好和用途的需求。在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经百年风雨,走不平凡路的醴陵陶瓷,她不仅传承着中华浑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历史的延续,她还架起一座中华通向世界的桥梁,向世界散发着中华独特神韵。
创意来源:
金奖作品 张小兰 《圆源》(一组七个)
《圆源》:源,生命之根,万物之源。游走于世上一生,仿似围绕地周之心行走一圆,起点,源点,结点,一切一切在默默无闻,顺其自然的运行着,看似充血的眼球是社会无形压力挤压的结果,而那一笔怅然的蓝色,则是作者一种以“释然”的心态看世界的体现,走完无数个圆圈,经过无数个源点,人生,还是这样周而复始,看破圆源,又何须自寻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