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壶为古代盛酒器,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连年战乱,迫使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这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其中之一便是瓷器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茶与酒往往为文人之雅兴所好。六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竹林七贤”等,喜欢诗文唱和、书画遣兴,这些雅玩都离不开茶与酒。于是,鸡头壶在江南地区蓬勃发展起来。
东晋德清窑黑釉双鸡头壶造型典雅别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它高27.5厘米,宽18厘米,壶身呈圆球形,壶底座外撇;双鸡头并行排列,作引吭高歌状,双头之间凹下处凸起为鸡冠;塑贴龙首把柄,肩部装饰桥形双系,流畅自然;壶底为露胎,有土沁气,垫烧痕迹明显。此尊双鸡头壶为龙首双竹节,其造型与浑圆的壶身和谐匹配,表现出古代陶瓷匠师崇尚阳刚之气的审美思想;壶身还留有的米色窑变痕迹,犹如黑夜里的流星,巧夺天工,更显其珍贵。
德清窑遗址位于今浙江省德清县境内,我曾先后两次前往遗址考察,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德清发现的古窑址已有百余处之多,所烧造的精良黑瓷别具一格,成为当时颇具声誉的瓷窑。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明的,黑瓷和青瓷釉色的呈色剂都是氧化亚铁,恰当控制氧化亚铁就能烧出美丽的黑瓷和青瓷。鸡头壶以青釉多见,黑釉甚少;单鸡头较多,双鸡头罕见。此尊双鸡头壶的釉色乌黑如漆,莹润发亮,匀净无瑕,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上品,堪称一宝。
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对鸡特别重视,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鸡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禽,很早就与先民的经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距今一万余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江西万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过家鸡祖先原鸡的鸡骨。“鸡”与“吉”谐音,鸡头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鸡头壶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早期青瓷的主要品种,隋唐时期逐渐衰落。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与之相对应的一面贴有鸡尾,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东晋鸡头壶有颈,壶颈部比西晋时要高,圆口,并出现壶柄,柄作鸡尾形,肩带桥形方系;南朝时壶身增高,鸡颈较前期细长,盘口加深,柄也加高,鸡冠口高,洗口也高;隋代壶身更加修长,洗口领增高,鸡颈更长,且作仰首啼鸣状,柄上有龙形之类塑贴,系的制作也趋于复杂。这是鸡头壶的大致发展过程。 (作者 钱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