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都是文远堂最热闹的时候,十几二十号人不约而来,切磋交流。
每个周末都是文远堂最热闹的时候,十几二十号人不约而来,切磋交流。
一帮自嘲为把“废品”当宝的人,因为爱古陶瓷聚在文远堂,争论,欣赏,分享,自得其乐。虽有人直白说玩收藏最后还是为了发财,但在这过程中与古人对望的心思却是吸引人的。他们敞开门欢迎新的成员加入,让大家有更多机会欣赏宝贝,学习鉴定宝贝。
■城市探秘
华林街、长寿路、文昌北路集中了大量的古董、玉器行,是老广州贸易繁荣的地方,闻名海内外。不过,店铺里的内容则是真真假假,行外人很难有勇气进店铺挑货。沿着文昌北一路走,老街道上好些个卖古董的小店,几平方米的地方丝毫不起眼。通街的旧玩意不知道哪家的好。这样,像流水账一样逛,文远堂那暗色木头的牌匾也容易错过了。再寻回来,也多亏了门牌号———文昌北路175号。
谁也想不到,坐在铺子外的不起眼的男人们是收藏界的高人。他把汝窑的碎片当宝一样做成坠子用玉珠挂在脖子上;他用锦盒装了几片烂瓷片过来,竟是乾隆时期的东西;他随身带着有灯的放大镜,准备随时鉴宝。橱窗里各式瓷器也来路不简单,最起码历史是久远的。有些是清朝出口到国外,又被人从国外购买回来,有些是融合古时某时期最典型手工艺的器物。
据文远堂的负责人邹先生介绍,这里200多件古陶瓷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提供的藏品,都经过多位在全国有分量的专家鉴定过。他们希望能上架展示的全部都是真的古董陶瓷,完整的,不完整的都可以,只要能起到好的示范交流作用。
■揭开面纱
为瓷痴建文远堂
据说,几个月前,这帮“瓷痴”还没在文远堂出现,他们有另外的集中点,一到周末,你拿“宝”,他拿“宝”,相互鉴赏。核心人物是中国当代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赵自强。不过他们的集中点面临拆迁问题。眼看好不容易聚拢的几百号人的圈子要散去了,会员着急。不等着钱花的邹先生和李渊明开始为会员们张罗新地方。老西关人邹先生出生在长寿路、文昌北路一带,对这里的情感颇深,也很了解那里的状况。刚巧碰到一个朋友转让铺子,他们便接手过来。
邹先生认为自己的古陶瓷收藏经验的积累多亏了这个圈子。他从前是学电子方面的科目,后来对古陶瓷产生兴趣。本身的专业知识与古陶瓷无关,在圈外很难成长,没有大量机会看物品,交流鉴赏经验,通过朋友结识了古陶瓷研究会的人。认真玩古陶瓷两年,收获不小,他觉得圈子不能就这么散了。
4层楼总共才50平方米的文远堂开门两个月,便被邹先生文雅评价:“陋室虽小,往来无白丁。”
每到周末不约而来互相交流
“瓷痴”们自嘲,别人当废物的东西他们当宝。邹先生则说:拿着古物,似与古人对望。还引用中国书法家学会副会长、国家文物局书画责任鉴定师陆小明为文远堂所提“读万卷书云游天下,赏千窑瓷深交故人”来总结这帮人的生活。那意境马上就不一样了。
几乎每周末是文远堂最热闹的时候,十几二十号人无约而来,切磋交流。进来一人,大家就问:“今天拿了什么宝?”来人可能低调地拿出一块羊脂玉,传给大家看。“没宝啦?”“还有吧,快点拿出来。”来人神秘笑笑,似有“勉为其难”之意,“好吧。”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个乾隆时期的陶瓷鼻烟壶,众人又传看,讨论。“还有没有?肯定还有。”来人推脱几下,把深藏在手臂里的玉手链拿出来。有人则是大大方方地把自己辛苦淘来的宝贝供人鉴赏。争论则是有的,真真假假,都找各种论据,服气不服气等专家来了再说。已经鉴定是真物的,便可以“威”一把。叶润弟找了好几年终于到手的公道杯是清道光年间之物,最近都拿到文远堂让大家共赏。
爱这些“废物”,瓷痴卢新焕认为是偶尔和必然,邹先生认为还有D N A影响。但不管怎样,大家都欣赏陶瓷这门技术,欣赏古人对自然的把握,对技术进程的把握。叶润弟喜欢上古物后,就不爱现在的瓷器,哪怕工艺再精美。古时的东西用全天然的材料,青花用料也不一定是纯蓝的,工匠把它敲碎,别的颜色的部分扔掉,剩下的蓝色粉末便做青花料。那些陶泥看起来粗,做工不精细,但有质感,厚重感。全天然的东西就是很神奇地让人亲近。
不同的图案传递不同的故事
李渊明最爱用“好玩”来评价这帮人。他们有些以前很多时间回自己公司,现在分心,跑到文远堂来玩。不起眼的堂门口常有辆奔驰之类的好车停几个小时。古陶瓷研究会里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律师、医生、工人、公务员、商人、军人、媒体人等。大家平时各忙各的,一聚在一起,话不少。
比如,叶润弟说起瓷器图案里的故事就不停了。陶瓷是古代信息传播的载体,政治经济地位不同,所出产的瓷器就不同。康熙时的瓷器会有大网捕鱼,丰收感觉的图,到乾隆就是休闲,用一根鱼竿钓鱼了。乾隆的鸟可以有扭态,雍正时的鸟则是工整的。康熙时的人物像可高大,可婀娜,雍正时的人物一般是规矩的形态。还有一些代表吉祥意头的图案,比如蝙蝠,旧铜钱,就是“福在眼前”。古琴即是“知音”,鸟和莲花在一起,“一路连科”的意思。那鸟应是鹭,该为白色。缠枝莲表达“清廉”。古人保守,不会乱来。这给鉴定也提供了依据。
文远堂有件卢新焕从英国买回来的破烂的花觚,买时已碎裂,不值钱,但它具有典型的康熙晚期陶瓷特点。器形壮硕,亮釉,青花近宝石蓝,还有如水墨画般的墨分几色,浓淡山水,只有康熙时可以做,是当时的民窑精品。
■店家出场
邹先生(文远堂负责人之一)
给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办文远堂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这帮爱好古陶瓷的朋友提供一个供大家交流的平台。目前陶瓷鉴定主要还是靠经验、眼力,因为科学的鉴定方法还不成熟,需要巨大的数据库,取样也存在难度。那么交流学习是必须的。
文远堂有个美好期待,就是上架皆真品。那如何做到?便想到找几个在广州甚至全国有分量的专家做鉴定,还发明了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大部分说是假的,就不可以在文远堂上架。平时,有什么新宝贝来交流,也会邀请专家一起玩。文远堂还在三楼给陆小明先生开了个工作室,作画,鉴宝。(记者 汪晶晶 黄集昊 实习生 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