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在读博士生李响2006年底创办一家企业,公司现已走上正轨,并开始取得经济效益。笔者日前采访了这位27岁的小伙子,他的经历对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有一定启示。
“如果没加入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我不会走上创业之路”
李响创办的杭州瑞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供残疾人使用的高科技辅助用品用具,短短两年里,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20人,2008年实现销售额400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3倍,今年已签订的合同总额1000万元。
“如果没加入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我不会走上创业之路。”李响说,“我的生活状态可能就是每天待在实验室研究技术,博士毕业后到一家知名外企当电气工程师。”
“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于2002年5月,是浙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共同创办的学生社团。浙江大学创业的学生中,有30多人是该俱乐部的活跃分子。
李响说:“俱乐部不是”教‘创业,而是让我们在接近真实的商业运作中学习、体验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学前班’。从”招新‘环节就显示出“准实战’特点,学校有关老师、俱乐部成员以及外请的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用现实的商业案例考察候选人。”
俱乐部实行“项目负责制”,最大的头衔不是主席,而是项目经理。李响在俱乐部前后做了近30个项目,这些“准实战”经验使他“不再害怕向任何人演示、推介产品了”,也掌握了市场分析、灵活处理问题等基本方法。其中一个项目是在浙大举办一场新年音乐会。起初,他和项目组的同学想吸引杭州的大公司赞助,但没有成功。眼看快山穷水尽,他们反复研究,决定把目标转为学校周边依靠浙大学生消费的小商户,在音乐会传单上设置广告位招租广告,一周内就筹到几万元资金。
李响说:“希望有更多大学生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尽管目前创业的人很少,但创业教育会为大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即使毕业后不创业,未来遇到合适时机也会创业,人生的机会就多一些。”
不应忽视“小打小闹”的“摆地摊型创业”
“现在一说到大学生创业,许多人立即联想到高科技、IT等字眼。我个人的体会是,对于还没出校门或者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创业是一条比就业更难的路。”
李响说,政府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比较看重高科技企业,进入创业园、得到呵护和关照的也主要是这类企业。从成本投入考虑,只允许这类大学生企业入园是有道理的,但不能就此抛弃“卖文化衫”层次的创业,关键看有没有更新的想法。最近杭州有四名大学生选择从卖菜开始创业,结合一些居民的需求,在杭州租个小商铺开了个“小菜场”,走精品和“半加工”路线,这就很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