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陈光标还认捐了北川中学,预计重建费用将达2000多万。据陈光标估算,灾后重建他将至少捐资数千万元。
要有“一条河”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是陈光标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要与人分享,首先要有一条河——话浅理深,甚至富有禅意。
40年前,陈光标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家境十分贫寒。他两岁那年,哥哥和姐姐因饥饿而夭折。陈光标10岁之前从不知肉是什么滋味,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家里吃饭尚成问题,更不要提有钱供陈光标读书,每到新学期开始,陈光标的父亲都要到处借钱,为他缴一块多钱的书本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光标10岁那年,就挣得了人生第一份“收入”。每天中午放学,陈光标都会利用午休时间,挑一担井水,到离家近2公里的集市上去叫卖:一分钱随便喝,他每天能赚两三毛。当时这几乎是一个成人劳力半天的收入。这样,陈光标就能自己负担学费了。看到同学交不起学费,他便拿出自己的钱帮忙垫上。当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挣的钱去帮助别人时,那种心情,用他的话来说,“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颇有经商头脑的陈光标,在17岁那年,通过贩水贩粮食,成为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这让他如愿走进了高等学府,成为南京中医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1991年,22岁的陈光标在家乡施展抱负无果后,决定去省城南京创业。可几个月下来,也没有摸到门路,尽管看着钱袋一天一天瘪下去,陈光标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成功,否则,死也要死在外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标接触到了当时的热卖产品——耳穴疾病探测仪。据说,只要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某部位的病变。学医的陈光标立刻发现了它的缺陷——没有直观性。他认为,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一定会大受欢迎。
看到机会的陈光标说干就干,他拿出自己仅有的3000元,找到相关专家按照他的想法进行改进。新产品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几乎是两手空空了。为了节省开支,他就花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凉席,露宿在南京街头。白天在路边用仪器为路人检测,晚上就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的邮电局的走廊上。清晨起来,花两角钱到原来老新百门前的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光标不懈地努力下,新产品打开了销路,陈光标也挖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1997年,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电子疾病探测仪。
第二年,陈光标又涉足保健品行业,他组织的“灵芝胶囊”项目不仅让他的企业收获颇丰,还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的发展,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授予陈光标特殊津贴。
从拥有一杯水到拥有一桶水,陈光标逐步向“拥有一条河”发展。
义商
在陈光标成立公司的当年,他就从公司20万元的利润里,拿出3万资助了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开始兑现他早已有的与人分享的愿望,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十余年坚持不懈的行善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