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一级市场基本上为大部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二级市场基本上以地级市场为主、也含少部分较差的省会城市;三级市场基本以县级城市为主、含少部分较差的地级市场;这类市场级别划分较于客观化、而且适合上述某快消费品实际,其准确率较高,划分标准较简单。当然,如想准确率更高,可以参考人均GDP,但划分标准较为复杂化!
误区之三:盲目性地铺市,以致于费用与销售不成比例
某此企业进行深度分销时,认为明白产品定位与渠道后,可以大量地投放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深度分销,意想创造当年三珠口服液、红桃K等销售奇迹!可事实恰巧相反,产品上市三个月后才发现动销产品较少、产品基本上属“库存转移”,未发生较好的销售业绩!为什么呢?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你的产品进入分销渠道后未具备某些优势(如价格优势、功效优势、陈列优势等),产品进入分销终端后就产生滞销,进而退货到经销商仓库,发生库存转移;二是产品消费差异化巨大,南北口感、消费意识差距十分大,南方畅销产品到北方不一定好售,如家户喻晓之王老吉一样,在北方市场销售惨谈。借鉴上述快销品企业,当产品进行一级市场现代渠道销售试销后,不是盲目性地进行市场扩张,而其采取了如下策略:一是将产品分成三大类,并结合产品定位划分出其销售渠道;二是将一级市场进行重点深度分销,策略为;现代渠道销售终端产品为主,并结合终端渠道特性适当地延伸至二类市场;传统渠道以批发产品为主;也就是说终端产品与传统渠道之主战场均定位在一类市场,同时批发产品基本上定位于一级市场终端之补充,达到全方位覆盖终端之目的。三是一级市场深度分销完成后,才实施二级市场深度分销策略,也就是重点推广分销产品之策略。这样步步为营,一步步地实现分销策略、达到提升终端铺市率之目的,增加销售购买机会与提升销售!
误区之四:盲目性地投放人力资源,认为人才是实现深度分销之根本要素
一般性来讲,企业如进行深度分销,销售人员基本上由以下四类人才构成:
A、线路专员:如乡镇分销业务员、封闭渠道业务员等,一般由当地经销商负责招聘、日常管理,由厂家负责培训;
B、推广专员:如商场导购、理货员、零时促销员等等,是销售组织中最前端的业务员。一般由厂家负责招聘、培训,由经销商、分销商负责日常管理;
C、销售代表:一般由厂家派驻到市场之销售人员,属于厂家正式编制。主要负责与经销商、分销商等业务洽谈、监督与管理“线路专员、推广专员”等日常工作。从深度分销较好的企业来看:1个销售代表基本上负责2个县之市场管理、维护等工作!
D、监督人员:这是伴随深度分销所产生的官僚组织。其职责就是监督市场销售代表之工作,从某些方面来讲,监督人员其实就是分摊销售管理者之工作,系深度分销之敷生产物!
很多企业认为只有上述人员配备到位,深度分销才可能发挥其功效!其实不然,如前面分析所述,企业深度分销时切不可一下子进行大面积铺市,更应该有计划性地实施不同市场级别之分销策略,才可能保证费用投放与销售成正比之大好局面!
误区之五:企业内功不扎实,管理不到位导致费用成为“黑洞”
一般性来讲,企业做深度分销过程中均会发生“开发终端、维护终端、终端促销”等流程并由此产生高额费用,这些费用一般由厂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