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学习 成英才
艺术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而瓷画不同于普通的宣纸画,不但要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还要掌握一定的瓷画技巧。母亲邱子音对刘彦斌非常的严格,常常毫不留情地将刘彦斌的画作擦除,要求他重新画,有时一份稿在母亲那里要修改几十遍才能通过。当然,也是这份严格为刘彦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艺,1986年,刘彦斌被母亲送入厦门工艺学校进修,在那里,刘彦斌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教育。
“瓷画是表现自我的艺术,画稿、填色、烧制,每个步骤都是心血凝结,所以我得在国画、书法、篆刻等方面不断提高才行。”刘彦斌说。为此,他踏遍青山,足迹遍布德化境内的山山水水,仅九仙山,他几十年来“少说也去了百趟”。不但这样,在他的家里,墙上到处都挂满了山水、花鸟、人物的照片、图片,也到处堆满了画册、画报。他只要坐下来,不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挂图,就是专心致志地翻阅画册进行揣摩领会。
邻居家养的花开了,刘彦斌总是兴冲冲地搬了一张小凳子前去,坐在花前仔细地看着,而这一看往往就是几个小时、大半天。
经过日积月累的刻苦练习,他终于可以在瓷盘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精益求精 淡泊间
“好东西就只能交给优秀的人画。”这是戴云艺瓷艺术总监陈国钦说的。偶然的一个机会,陈国钦在一个外地客人家中见到了刘彦斌的一件瓷画花瓶。他惊呆了,在德化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回来以后,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刘彦斌,自此,便把戴云艺瓷的产品交给刘彦斌来画。
刘彦斌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达到精益求精,他就坐立不安,大有“画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他在和客人泡茶的时候总是要不停地回头看自己的作品,而且会看得入迷,听不到人家说话。于是,有客人就问他,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还要一直看?他说,他在看有没有不足之处,还需不需要添补或者修改,哪怕有一丁点的不满意,他都毫不犹豫地擦掉重画。这样对完美的追求让刘彦斌的创作速度很慢,通常一件作品要画一星期到十几天不等。一年下来也只能画个几十件,但是刘彦斌很满足,因为他追求的并不是数量,而是精品。
清人石涛说过“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这是说山水画的创作不仅要得山水情怀,更要抒发个人情怀。刘彦斌表示,瓷画家除了要有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之心和对生命与个性的珍爱之心之外,还要有清静之心和平常之心。
正是这份清静之心和平常之心,刘彦斌几十年来默默地画着。但恰是这份淡泊与安然,使得刘彦斌画出来的作品“墙里开花墙外香”。外地收藏界的许多名家纷纷慕名而来,看中的正是他将人性人文的内涵沉潜在动静妙合的优美画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