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滔声名鹊起,百富勤也一飞冲天,成为了亚太地区日本以外最大的投资银行。
在1993年至1994年初和1996年初至1997年10月的前后两次红筹热潮中,百富勤分别推出的“买壳概念”、“分拆概念”、“中国概念”和“注资概念”、“省市窗口概念”等包装方式,每次都掀起一阵市场的狂潮,大批红筹国企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北京控股招股上市,在他的运作下,北京控股获得了1200倍的超额认购,把百富勤送上事业的巅峰,梁伯韬也由此被称为“红筹教父”。
然而世事难料,正在百富勤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南亚金融危机,其遭受重创, 亏损10亿美元。梁伯韬与时任董事局主席的Philip L.Tose 全力抢救未果。1998年1月,投资失误使得百富勤宣布清盘。这是梁伯韬事业遭受的最大挫折。
2001年,梁伯韬离开百富勤,转投花旗集团麾下的所罗门美邦,出任亚洲区主席。
与梁锦松的官方背景不同,梁伯韬一直备受李嘉诚青睐,与之关系密切,过去“长和系”的多个分拆和融资大计,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李嘉诚曾公开说:“无论他(梁伯韬)到哪里,我都会支持。”可见二人的友好关系。
2006年2月底,梁伯韬离开花旗集团,但仍任兼职顾问,与各大投行关系密切。梁伯韬离开花旗集团曾被《商业周刊》评论为代表了“亚洲投资银行家正在广泛地转向私人资本领域”的趋势。
2006年7月,他一举用91.6亿港元打破电讯盈科收购案的“僵局”,收下李泽楷手中的电讯盈科股份,从而持有22.66%的电盈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在资本和产业界均大出风头。2007年8月,梁伯韬正式加入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的CVC。
“梁伯韬可能是投资银行业最善于处理结构性交易的人,”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亚洲投资负责人Gilbert Wong说:“在私人资本运营领域,他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方风雷是最早跻身国内投资银行业的风云人物之一,2007年方风雷统领中新和厚朴内外两支基金,被形容为“从投行到PE的华丽转身”。
说起方风雷,不得不说中金公司。国内的私人股权投资可能最早始于12年前中金公司的直接投资部,创建人之一的方风雷主持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和投资业务,并担纲首任投资委员会主席,此番征战可谓老兵新传。
看方风雷的战绩,读来有一气呵成的紧凑感。从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工商东亚到高盛高华,方风雷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谓翻云覆雨、战果辉煌。
1997年10月,由中金公司与高盛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经过短短5个月的准备,包含广东、浙江两省移 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 动(香港)在香港、纽约上市,融资42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不含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中金公司一战成名,方风雷也由此被《金融亚洲》评为“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
方风雷并非金融科班出身,不谙熟英文,既无商业银行经历,又无西方教育学位,却能在复杂的投资银行业务市场中独辟蹊径,屡创惊人佳绩。
执掌中银国际期间,中银担任盈科数码动力收购香港电讯的财务顾问及协调融资行为,亦策划凤凰卫视及中海油上市,为中银国际成为国际级投资银行奠定了根基。
在中国的金融界里,方风雷一直以拥有丰富的政府关系而知名。一位过去和方风雷在中金公司共事过的人士说:“谁需要政府的公章,谁就会去找方风雷。”
为了建立一家合资的高盛高华,高盛答应向一个中国人提供1亿美元的借款,让他成立合资案中的另一方,即高华证券,而此人正是方风雷。这是一项非凡的交易,这项交易成就了高盛在中国的一次巨大胜利,使高盛用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