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建陶产区产品销售都不太理想,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无序竞争严重,激烈的价格战蔓延整个产业,企业信誉参差不齐。这无疑说出了陶瓷行业的乱象。这种无序、混乱的状态目前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在这样下去,每一家企业的生存空间都会越来越小,将会导致市场竞争呈病态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将会出现不择手段、自相残杀的现象。
授信额度增加
目前,众多私抛厂的授信额度已经超过了前几年的几倍,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并且,现在授信这种情况正慢慢地向瓷片和仿古砖领域渗透过来,尤其是在瓷片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现在做瓷片的客户都会向厂家要授信,并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手段。其实在瓷片这个领域里,我们之前都不会给经销商授信的,但是自从市场竞争加剧,有些企业开了先例后,大家现在不得不给。有的企业的一些客户在一个城市年销售瓷片的量在200万左右,但是却要给他们几十万的授信,你说在这样下去企业还怎么活?
涉足企业不断增多
此外,据多家陶瓷企业老板反映,随着各地陶瓷企业的兴建,随之而来的是利润逐年下降。“一言概之,全国所有的东西都在大幅度上涨,但是只有瓷砖的价格没有太大的上涨幅度。”一家陶瓷企业的老板说道。如此种种忧患,已经令业界不少人士感到寝食难安。“之前在谈到陶瓷行业将会洗牌的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这只是一种噱头,甚至有些危言耸听。但是照这样的扩张速度,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洗牌,并且这洗牌将是很残酷的,一大批企业没有了生存空间,将会关门倒闭。”夏光明透露,未来的形式还将会更加严峻。“就全国形式而言,佛山陶企在各地圈地扩张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和规划,还有很多股隐形的力量也将会在两三年之内冒出来。”
“另外,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私抛厂也会建立自己的生产线,目前已经有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企业。如果一家私抛厂它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后,他肯定会考虑自己投资建设生产线,自己生产砖坯。自己用不完,他就会卖给别人,那么其他的私抛厂也会效仿兴建生产线。另外,做贴牌的企业也会有联手兴建生产线的可能。”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
在夏光明看来,这些都是未来的力量,这么多股力量如果全部冒出来,未来的市场形势可想而知。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却求之不得陶瓷企业入驻投资,“这是导致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陶瓷产线,导致整个行业无序、呈疯狂态势发展、扩张的根源。” “从2010年的4、5月份以后,整个行业的销售情况就处于一个萎靡不振的情况。2010年整个行业形势用‘虎头蛇尾’来形容是比较恰当的,并且这个蛇尾可以扫到2011年的年尾。
可以这么说,2011年如果把全国各地所有陶瓷企业的窑炉、生产线停掉,2011年市场上也不会缺乏产品。因为经销商手上的库存量总量加起来,大过他厂里库存量的10倍以上。”夏光明表示,导致目前整个行业面临这样的局面或者下一步乱象会进一步加剧的局面,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因,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包括房地产调控、强制节能减排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陶瓷行业本身的无序扩张导致了巨大的产能,而这些产能市场根本无法消化。
经营模式亟待变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陶瓷工业迅速发展,如今已名副其实成为世界上陶瓷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中国生产的日用陶瓷产量占全世界的70%左右,陈设艺术陶瓷产量是全球的65%,建筑陶瓷产量也占世界总产量半壁江山。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使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陶瓷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陶瓷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企业的经营模式还是一成不变地沿用老办法。部分陶瓷行业人士也指出,目前,陶瓷行业的经营模式已经出现了疲态,一些新产品和新手段亟需一些新的营销模式来配合,才体现出自身产品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行业龙头企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开始通过自身的主动创新去升级渠道建设。经营模式的升级与改造的过程往往是非常痛苦的,但不进则退,不强则亡,陶企应该主动出击,快人一步,抢先占领市场有利的位置,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幸存下来。
纵观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的历史,国内陶瓷产业真正的市场萌芽,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发展的鼎盛期应该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期。伴随着整个陶瓷产业发展而来的就是陶瓷销售渠道的风云变幻。从行业销售渠道发展史来看,卫浴行业经历了厂家直销、产品批发、总代理经营、区域经营、品牌专卖代理、加盟经营等发展阶段,无论是哪一种经营模式,厂家与渠道商之间既有利益也有矛盾,然而谁都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