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学就知道的一句孔老夫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深刻体现了上述三层意思。
小学老师教给我们的是,学习要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这是让我们掌握知识,要有“知”,就是第一层的意思。
后来有些专家告诉我,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是实践的意思,就是说学习后要不断的将知识进行实践,我将所学的营销知识应用到实践,感觉自己提高了。
现在,著名的营销专家沈菏生领会到,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原来是习惯的意思,学习到了思想知识,经常复习,要思考,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如何运用知识,并不断进行实践,还要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养成长期稳定的习惯,这样就会快乐幸福。
坚持而又重复的行为就养成了习惯,成功的根本在于习惯,我自己也在不断的领悟中。
根据某位专家研究发现:21天的行为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当一种思想如果被验证了21次以上,多次重复它一定会成为信念。
这就是说:思想形成信念、行为形成习惯,思想决定行为,信念决定习惯。
作为营销人员,光有思想知识意义不大,树立信念、养成习惯,能持之以恒的做事,整天做事,才能成功。有知识如果不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明代的一位思想家曾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思想知识是人行为的指导,按照思想知识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习惯的工夫。在思想知识指导下产生的信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思想知识要求的行为是习惯的完成。
道理虽然简单,但确实不容易做到,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这说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人性特点是不尽相同的,中国人善变。但为什么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外企为什么让中国人养成习惯呢呢?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成功,抛开品牌和实力的因素之外,其在营销中流程化规范化的运作是分不开的,销售拜访的人员定标准、线路定标准、频率等标准、拜访内容定标准、陈列有标准等等。有了标准,我们再抓好检查,抓好奖罚,反复抓、抓反复,一次次的抓行为,最后员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关键在于重复。
企业营销中大的问题就是半途而废,蜻蜓点水,这就犯了培养好习惯的大忌。好习惯贵在坚持,简单的动作反复做,才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因为企业的营销问题大多数并不复杂,而是低级错误屡次犯,那么必须用简单对付低级,用反复对付屡次,用动作对付错误,这样做,问题就能逐步解决。
营销并不复杂,也不玄乎,成功营销在于知行合一,在于持之以恒,微软的经验就在于能够持久稳定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