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库中国讯 明清两代瓷器生产更为发展。从元代开始正式生产青花瓷,到明清两代已成为瓷业生产的主流、从明代开始,釉里红瓷、斗彩、粉彩等彩瓷的得到了迅速发展,单色釉生产叶增加了许多新的品种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期陶瓷器书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新的特点。
图:和气致祥紫砂鼎壶套装
在书画艺术的发展形势和内容上,明、清两代瓷器上的题写方法,位置,文字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并固定下来,书写的形式和内容从无序到有序,反应了陶瓷书法自身发展的规律。尽管一部书法史对壶上书法是处于盲点的失语状态,但镌刻于紫砂壶上的铁画银钩,以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线条语境,展示了相当的艺术魅力。
明代紫砂上的书法大家无疑是万历年间的时大彬,他“为人敦雅古穆,壶如之,波澜安闲,令人起敬。”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性,因此在紫砂壶上挥毫奏刀,也高古儒雅,隽秀脱俗。如造型奇特的僧帽布底虽仅寥寥六字落款,“丛桂山馆、大彬。”但点画清逸,结构疏朗,颇有唐人“灵飞经”的意绪。而最能体现大彬书法水平的是紫砂水盂,行楷铭文为“辛亥夏五,制于正已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笔调流畅爽捷,气息灵动和顺,点画呼应和谐,体现了魏晋风度和王字神韵。
有“紫砂才子”之称的陈鸣远,崛起清康熙年间,其壶风格典雅朴茂,壶铭书法超逸隽健,深得魏晋笔意真谛。如代表作南瓜壶上的铭文“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笔致秀丽圆润,结构宽博舒展,可见运笔的爽达劲畅和恣意酣畅,具有钟繇的遗风,“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在嘉庆、道光年间称雄于紫砂壶艺界的陈曼生,是著名的“西泠八大家之一”。他的壶上书法开一代风气,气胜云高而气清神畅。他的匏壶书铭为:“饮之吉,匏瓜无匹,曼生铭。”笔画清秀刚健,笔调随和旷达,结体亦奇侧生动,互为呼应相协,达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不求法度而极具法度的境界。石瓢提梁壶则展示了另一种娴美雅秀、丰腴湿润的书风,壶铭为:“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笔情婉约灵秀,意态旖旎洒脱,线条粗细相备,显得神采飞扬。瓢壶的壶铭是:“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则是信笔而书,神爽气畅,极有稚拙之趣和随意之情。而陈曼生以隶书铭的井栏壶:“吸井匪深,吉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篆隶相间,笔姿典秀古朴,线条柔美雅润,汉隶风尚中见金石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