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库中国讯 张子威,1973年生于江苏宜兴陶业世家,紫砂壶艺家,宜兴徐悲鸿故居艺术顾问,中国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1989年起随姑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张红华学艺,曾得壶艺泰斗顾景舟、故宫文博专家国大师评委曹静楼和朱玉成等艺术大师的指导提携,接受了制陶技艺和构思理念的艺术熏陶,融各派精华,造型多变。善于贯通古今的结合作品创作。
图:张子威与他的作品
张子威认为,虽然青铜器最早并不是出现在中国,可是中国的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堪称世界最高。中国的青铜器造型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每每欣赏青铜器,张子威都不由自主地把它和紫砂陶瓷做比较。张子威一直想将这极具古朴典雅气质的两种艺术相融合,在紫砂陶艺的创作中,借鉴青铜器的优点。在他做了大量的研究设计之后,用紫砂所制的青铜系列壶——《仿青铜夔龙玉链壶》、《知恩簋壶》、《云鼓提梁壶》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的《仿青铜夔龙玉链壶》,在壶身的制作以及壶的装饰上,融合了青铜器的艺术审美,显得大气、端庄。龙头的壶把制作工艺细致,以龙来增加壶的气势。连接壶钮和壶把的玉链,是由一根玉棒雕琢而成,其中的工艺复杂精细,难度非同一般。玉链的颜色青翠通透,与壶上绿色的装饰相映成趣。“黄金有价玉无价”、“人间珠玉何足取,不若阳羡一丸土”,美玉和紫砂,同为无价之宝;玉链和紫砂壶,全都制作工艺复杂难度较大。两者相合,那是旗鼓相当;以玉装饰紫砂,在古朴之外又增添了华丽、富贵之色,把紫砂艺术与器物的柔和美达到了极致。
张子威说先人遗留给我们的那些历史文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中国人民的无价之宝。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被认为是黄公望作品之冠。这国宝级的画卷,被分为两个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藏在大陆和台湾。被迫分别600多年的佳作终于在2011年合璧、团圆。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张子威,听闻《富春山居图》合展这件事后,大为感慨。身为紫砂陶艺家的他,为此创制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壶》,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幕。这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半圆壶组成的对壶。在两个壶上,分别刻画了台湾的《剩山图》和浙江的《无用师卷》。“富春山居”这四个字也分刻于壶盖上,为了和壶的整体风格相配,壶的提梁采用白玉制成竹藤形状,富贵典雅,高风亮节。两个半圆壶组合成圆壶的时候,也是《富春山居图》合二为一最美妙的佳构。壶、字、画同时团圆,那是文化的合璧,根的相连。两岸人民本就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青年陶艺家张子威的这个作品融合了历史、人文、时代的特征,是当代紫砂的创新,收藏品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