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渔民主动上交的瓷器
一个偶然机会,在长岛附近打渔的两位渔民捞上了几件瓷器,联想到“南澳1号”,这两位渔民决定也来个海底捞宝。去年5月份以来,他们多次利用海底拖网的方式,打捞出上百余件各类陶瓷。不过发财梦还没做完,民警就找上了门。6月17日,两位渔民上交了全部“宝贝”。
>> 一年打捞出上百件“宝贝”
“鲁长渔养4×××”的船主是40多岁的刘某。去年5月份,刘某在长岛大竹山海域出海打渔的时候,看到拖上的渔网里除了鱼,还有好几个陶瓷的碗碟。刘某如获至宝。立刻带着这几个碗碟回了家。经过与弟弟商量,两人认为这肯定是文物,回想到当时电视上经常播出了的轰动全国的“南澳1号”沉船物品打捞工作。他们觉得长岛海域很早就有多条国际航道,以前航海风险大,沉船应该非常多。现在时兴文物热,一件文物要价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要是能捞上来几件就发大财了。
刘某怕被别人发现,没敢带几个瓷器去鉴定,而是决定多捞点再说。兄弟俩商量好后立刻展开了行动。休渔期一过,他们就带着新买的打捞网具,开始搜寻大竹岛附近的海底,利用海底拖网的方式秘密对此海域的沉底物品进行打捞,寻找发大财的机会。
虽然刘某兄弟俩的方法较土,但是收获还是不错的,一直到今年5月份,两人先后打捞上各类陶瓷一百余件。由于不知道找谁鉴定,也害怕一旦找人鉴定会露出马脚,一百多件瓷器一直放在了刘某的家中。
正当刘某兄弟们做着发财美梦了,长岛边防民警找上了门……
>> 偶然的举报让寻宝船“栽”了
今年6月1日,黄渤海进入了休渔期,刘某和弟弟也停止了寻宝的工作。可是憋了十几天,刘某有些耐不住了,反正也不是出去打渔,怀着这样的想法,刘某和弟弟偷偷出了海。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出海不久,就有渔民向南长山边防派出所反映这个情况。
6月16日,长岛南长山边防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的举报,现在是休渔期,但有一船号为“鲁长渔养4×××”的渔船出现在大竹山海域。边防民警得知后迅速赶到了该海域,令民警奇怪的是,这艘渔船冒着禁渔期出海被罚款的风险,竟然在海上既不捕渔,也不垂钓,只是在该海域来回地拖网拔网,似乎在从海中打捞什么东西,行迹十分可疑。
边防民警立即驱艇上前盘问,并从其渔船上查获了古代碗碟等陶瓷器皿。刘某和弟弟被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经过民警的宣传教育,6月17日,刘某和弟弟主动上缴了非法打捞的所有物品。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 初步鉴定为元明两代的物品
6月20日,记者来到南长山边防派出所,一百多件瓷器堆放在地上和两个纸箱子中,边防民警细心地给每个瓷器包上了报纸,以防损坏。
记者看了一下,发现大部分的瓷器是碗,有点像以前渔民用的大海碗,个头比较大,做工不够精细,有发白的,有发绿的,大部分没有图案,只在碗的边缘有两圈环形线。只有几个碗的底部有一种奇怪的图案。剩下的瓷器主要是小碟子和三个坛子,坛子的形状比较粗壮,看上去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非常沉重。可能在海中的时间较长,每件物品上都有一些诸如牡蛎壳之类附着物。
据长岛博馆郭馆长介绍,据专业人士介绍,记者所带去的四件物品具有鲜明的元代特点。相比宋代的瓷器,元代的瓷器是比较粗犷的。由于民窑的产品比着官窑一般流传时间会长一些,所以这些物品也有可能是明朝初期的。
目前这些物品已经登记造册,待案件审理完毕后,这些物品将按照规定上缴给长岛的文物管理部门。
专家说法
作为文化遗产具有较大价值
6月20日下午,记者与民警带着几件收缴的文物,来到长岛博物馆请教。
据了解,刘某两兄弟打捞的这些瓷器属于元明时期民窑产品,从经济价值方面来讲价值不大。不过近些年,国家提倡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海洋文化遗产,这些瓷器还是有较大的价值的。另外,这些瓷器对于研究长岛的通航文化、民俗、工艺品发展等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么这些瓷器是怎么来到长岛的呢?对此,专家无法给出准确的说法,因为这些物品不是专业人员打捞上来的,而是两个渔民拖网拖上来的,无法准确确定出海地点,也无法了解沉船的情况。但是专家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比如淄博出产的瓷器要运到大连,走航运的话必须经过长岛,而由于当时航海条件差,没有现在这些先进的设备,一般都是绕着岛按照岛上标志的图标航行,可能一艘运送瓷器的船,不小心就在此处触礁翻沉。
另据了解,长岛周围确实存在不少沉船,但是为什么不进行打捞开发?据业内人士介绍,长岛周边的海域都非常深,水中的能见度非常低,不适合进行开发。另外对于文物开发,国家有明确规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在开发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首先是要维持原貌,待条件成熟了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