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为大家介绍了陶瓷收藏鉴定的辨真伪、年代断定,本文接着介绍瓷器收藏品的窑口的断定。收藏术语成为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准确辨认古瓷产地,是鉴定陶瓷收藏品年代与真伪的重要环节。
图为:五羊献瑞花瓶|全球限量2010只-广州亚运会纪念品
元代以前陶瓷的鉴定重视窑口的判别,有很多资料,比较容易鉴别。明、清时候,景德镇为官窑所在地,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地,官、民窑产质量高、数量大,民窑产品“器成天下走”,占领了全国市场。其他窑场相继衰落,处于次要地位,它们或生产低档大宗产品,或着意仿景德镇民窑产品,所以产品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少有特色,各地出土、传世较少,历来不受重视,作大墓明器档次不够,日常生活中随用随丢,无人注意保存。所以今人所见资料少、研究少,鉴别明清瓷器的窑口较困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官窑瓷器生产数量大大少于民窑,流入民间者更少,凡署官窑款的器物更要小心谨慎。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仿明代斗彩、青花等品种瓷,有署明代官款者:晚清光绪时仿康熙、乾隆器,书康、乾款的,鉴别时尤要注意。前面已说过,各名窑仿品皆多,而真品却很少。如宋代的汝窑瓷器烧造时间短,传世器极少,而明清两代仿得较多。成化斗彩价格特高,明代后期、清代前期均有仿者。作结论时多加小心,观察仔细,反复推敲。判定陶瓷的窑口,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胎:古代各窑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什么料烧什么货,所以大体上是各窑产品各具特色。现代科学的方法是通过仪器测出各已知窑产品胎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成分。将要鉴定的器物测出胎的成分与之对比,即可发现区别。但当所鉴定器物不便测试时,只能通过观察胎体的色泽、火候、胎质等来判别。有丰富经验的古陶瓷鉴定专家,用这种方式也能鉴定得相当准确。
钧瓷三羊开泰
(2)釉:各窑工艺技术往往形成传统风格,因而形成各自比较固有的特征。比如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的宋代钧瓷的天青、月白色釉,耀州窑宋代的青釉育中泛微黄,宋龙泉窑的梅子青,定窑白釉泛牙黄等等,这些显著特征是我们从釉着手判别窑口的依据。当然,不能绝对化。同一窑口器物,由于时间不同、烧成时的情况不同、同窑不同器等,釉色也有差异,有时差别还很大,这就要综合其他因素才能下结论。
(3)装饰手法:由于各窑所处时代、地理位置、性质(官、民窑)等诸种不同,瓷器在烧制时会受时代、区域文化、地方风俗等影响,纹饰内容和技法工艺都产生各自不同的传统特征,如唐代越窑青瓷纹饰少,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的刻花、印花多,定窑白瓷印花内容多花卉、婴戏,四川彭县磁峰窑印花白瓷多牡丹、凤穿花,康熙彩瓷多刀马人,乾隆瓷多西洋妇女等等。
(4)工艺:各窑生产传统、时问长短不同,技术影响、原材料来源不同(如宋以后北方窑多以煤为燃料,南方多烧木材等),以及窑场经营性质不同(如官窑不计成本,产品选料精良,装饰雕绘精细,相同品种、器形不多,次品销毁;而民窑追求利润,产品造型、装饰大多力求简洁适用美观,同类型品种多等),反映在工艺上就大不一样。
(5)器形:各窑性质、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不同,产品在器形上也就差别很大。如宋代钧窑多为皇家生产的仿铜礼器、陈设器,磁州窑(民窑)多为生活用器。一般说来,官窑产品器形单调、造型保守、少创新,而民窑产品器多样、形式活泼、创新多、变化多。宋代北方窑多产瓷枕,南方较少;唐代至明,北方窑所产瓷器形体较大,南方所产则形体较小。由此,要鉴别陶瓷器的窑口,就必须熟悉我国各时期各主要窑场产品的基本特征,以它们为蓝本,做到心中有底,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龙泉青瓷弦纹双耳花瓶-工艺品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