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央视《寻宝》栏目首次来宁波 1500余件民间藏品

发布:2011-7-10 10:31:07  来源: 东南商报  [字体: ]

  “我的宝贝是祖上传下来的,少说也值几十万吧!”“我的宝贝是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属于无价之宝,专家不知会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昨日(7月8日)上午7点左右,浙江奉化华信国际大酒店四楼的一个大厅里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收藏家、发烧友带着1500多件藏品聚在一起,等待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组专家的鉴定。

  这是央视《寻宝》栏目第一次来宁波,专家从中筛选了70件,进入下一轮的“淘汰赛”,最终确定“奉化民间国宝”。专家说,1500多件藏品中,有一半是赝品。

  1500多件藏品参加海选

  事先报名应征参加海选的共有1300多件“宝贝”,其中600多件是瓷器类的、590多件是杂项类的,80多件是青铜类,另有72件是书画类的。昨日一早,海选开始前,临时又有一批收藏家、发烧友赶到现场,送来了他们的收藏品,至此,累计参加海选的“宝贝”增加到1500多件。

  这些藏品大多来自奉化民间的收藏,也有一部分来自宁波市区、象山、宁海、余姚、丽水等地,也有个别来自外省市的。从外表看,有的藏品被一层层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沉甸甸的,用手推车推来;有的却是被主人随意地放在一个小塑料桶里或一个纸盒里,不经意地带进来。不过,紧接着进行的鉴定则表明,包装并不能决定藏品的身价,最终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海选现场犹如藏品集市

  在海选现场,1500多件藏品被分成陶器、书画、青铜、杂项等四类,5位国家级专家在海选现场,担任鉴定工作,其中丘小君负责瓷器鉴定,金运昌负责书画鉴定,金申负责青铜类鉴定,蔡国声、王注贰负责杂项鉴定。

  9点左右,5名专家在鉴定室里坐定后,开始一一鉴定。记者看到,在这5名专家中,陶器类鉴定专家丘小君最为忙碌,一是因为应征的藏品特别多,二是他带着自己的专用工具,看上去特别与众不同。由于应征的藏品实在太多,无法一一拿到工作台上鉴定,于是,他让藏家们在等待区里先把自己的藏品,一一排列好,然后,他一一走过去仔细察看,先淘汰一部分后,再让剩下的那些藏家拿着藏品到鉴定室里,进行第二轮鉴定。昨日海选,最终选出了70件收藏。

  越窑弥勒佛是“新发现”

  从海选情况来看,这4类藏品都充分体现了奉化和宁波的地方特色。以瓷器类为例,奉化的弥勒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件件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大肚弥勒佛藏品,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奉化人民,对弥勒文化的认同。再以书画类为例,相当一部分书画类藏品,出自宁波和奉化当地的知名书画家之手,如中国传奇式画家、鄞州籍沙耆先生的作品,中国知名版画家、镇海籍邵克萍先生的作品。

  瓷器类鉴定专家丘小君告诉记者,这一次不虚此行,因为有了“新发现”。

  丘小君所说的“新发现”是指越窑青瓷弥勒佛,他告诉记者,这尊弥勒佛是五代时期的,做工非常精致,细腻而不张扬,之前他看到的有关弥勒佛的越窑多是明清以后的,五代时期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也可以说是瓷器中最早的弥勒佛,有研究价值。“这说明,宁波越窑收藏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不少传世品,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丘小君说。

  知名版画家的作品入选

  收藏爱好者王先生选送的一幅画,是现场所有选送的画作中最小的。但是,这幅收藏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据王先生介绍,这是中国知名版画家邵克萍的作品。王先生与邵克萍是好朋友,因此,王先生拥有邵先生赠送的几十幅画作。

  王先生此次选送的作品是邵先生1948年画的,表达的是“砍去老树,新树成长”的意境,专家说:“这是暗喻即将解放的意思。别看画幅小,但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艺术性、思想性都很强,很有收藏价值!”

  藏品故事>>>

  橱门板和蒋介石秘书有关?

  骨木镶嵌也是具有宁波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昨天,奉化市民张炳辉把自己收藏的两块骨木镶嵌的橱门板送到海选现场。

  看起来,这两块橱门板和平时普通人家的橱门板无异,但当蔡国声仔细辨认了一下橱门板上的落款时,听了张炳辉的介绍后连连点头:“这个要留下,背后应该是有故事的。”

  于是,两块看似普通的橱门板顺利入围。

  张炳辉告诉记者,橱门板上的这副对联是抗战前国民政府中一名高级官员的字迹,这名官员是奉化人,姓何,据说做过蒋介石的秘书,因为这个“何秘书”的原因,当时何家在奉化萧王庙街道一带是非常有名的。

  张炳辉搞收藏多年了,以玉器为主。他告诉记者,收藏这对橱门板纯属偶然,是当地一名姓周的老人牵的线。

  这名周老汉现在已经90多岁了,在当地德高望重,而那位有名的“何秘书”就是周老汉堂兄的岳父。几年前,周老汉无意间在一家私人的收藏馆里看到了这对橱门板,认出是“何秘书”的字迹,觉得挺有价值,就联系了喜欢收藏的张炳辉把它买下了。

  买下这对橱门板时,张炳辉只花了几千元,至于两副对联的具体内容,他表示,自己也没有深入研究过。

  杂项类鉴定专家蔡国声告诉记者,这两块橱门板是象牙镶嵌的,做工非常精致。最重要的是,它和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有关,非常具有奉化特色,背后也应该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好好挖掘,“较有研究和收藏价值”。

  古玩店里淘得明代瓷瓶

  海选现场有各种各样的瓷器,但当谢先生揭开一重重的包装,掏出“五彩双象耳瓶”的时候,专家和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是眼睛为之一亮。

  这件藏品非常精致,近60厘米高,两侧象耳金光闪闪,瓷瓶分上下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分成几个区块。不同的区块分别有着十分精致的画。画上有老人泛舟钓鱼,有官宦人家的生活等等。画面色彩非常丰富好看。

  “这是我从一个古玩店里花了好几千元钱买来的,是不是真的?”杜先生充满期待地询问着。

  “这是明代宣德年间的真品。”专家的话声音刚落,杜先生就兴奋地叫了起来,“太好了!值!一直担心买到假货,这下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康有为真迹想冲“民间国宝”

  康有为是清朝的“六君子”之一,在变法失败后,逃亡海外。昨日,他的一件书法作品出现在海选现场。

  收藏这件作品的是奉化的收藏爱好者何崇校先生。1999年,他从当地一位79岁的老人手中,花5800元钱,收购了这件书法作品,而这位老人的祖父当年曾留学日本。

  这件书法作品上写着这样几句话:“庭荫南柯方梦觉,几堆大藏读楞伽;吾生日有安心法,所遇皆欣即是家。”落款“康有为”。

  何先生说:“这可能是康有为当年流亡在印度的时候写的。转让给我的那位老人的爷爷是日本留学时转辗得到的。”

  此前,何先生已找人鉴定过,结论是真迹。昨日,《寻宝》栏目组的专家也确认其是真迹,。何崇校说:“我就是要冲一冲奉化民间国宝!”

  很有心的收藏者>>>

  收藏了20多个红帮裁缝熨斗

  市民曹先生带来的藏品规模有点“吓人”,整整两大箱子,打开一看,满满的,竟是20多件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熨斗。

  曹先生介绍,这些都是著名的“红帮裁缝”用过的熨斗,他跑了很多地方,用了10多年时间才收集来的,大多是清晚期和民国年间的。

  这些熨斗大多是青铜或铁制的,最小的只有不足0.5公斤,而最大超过5公斤。曹先生说,最早的熨斗是把烧红的木炭放在里面,等熨斗底部热得烫手了,才可以使用,当然也有直接把铁熨斗放火上烤热了再来熨衣服。当年,许多从宁波出去的裁缝们就是靠一把剪刀,一把市尺、一柄熨斗及针线粉团打上包袱,外出闯荡,为人裁布缝衣,历尽艰辛,渐渐打响了“红帮裁缝”的名号,他特意做这样的收藏就是想把“红帮”的精神发扬光大。

  专家金申对曹先生带来的这些熨斗挺感兴趣,但他也坦言,自己对“红帮”的熨斗并没有特别的研究,他让曹先生对从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10个熨斗,组成一个系列入围。

  “这些熨斗年代都不算久,但它们是宁波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老行当的象征,非常有纪念意义。”金申说。

  很“神奇”的藏品>>>

  房子遭到轰炸 画却安然无恙

  一位女士拿来一幅指墨画,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她说,她先生老家在奉化大堰,与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是亲戚。先生祖上是一位武举人,请当地知名画家画了这幅指墨画,后来成了先生家的镇宅之宝。

  当年,日本人来轰炸,他们家把画与祖宗的像收藏在一起,结果房子被炸,引起大火,而这画却安然无恙,真是奇迹。

  专家鉴定确为晚清作品。

  女士问:“那到底多少钱?”专家给出了一个让她满意的数字。

  现场花絮>>>

  祖传的“布袋和尚”佛像

  海选现场,以奉化的“布袋和尚”为题材的藏品很多。罗先生收藏的“粉彩布袋和尚”佛像,就是其中的一个。只见藏品上的布袋和尚笑哈哈地左手摇动着一把扇子,右肩上扛着一根打狗棒,棒的下端挂着一个酒葫芦,栩栩如生。

  这是罗先生的传家宝,已经传了好几代。罗先生认为,“这是一件清代以前的作品”。

  陶器类鉴定专家丘小君拿到这个佛像后,掏出他的专业工具,眼睛紧贴着藏品,一遍又一遍看了又看,足足看了10多分钟。藏品的底座上有一些细字,他尝试着想努力看清这些字,但没有成功,后来,他又邀请杂项组的一位专家一起来鉴定,最终两人得出的结论是比罗先生自己认为的年代要晚一些。

  “打酱油”打出意外惊喜

  昨天中午,海选快结束的时候,一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从颈上摘下项链,递给专家蔡国声,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您看看,是不是古董啊?”

  这是一块白色玉佩,记者发现,杂项类鉴定专家蔡国声的眼睛一亮,连声说:“好东西,好东西呀!”见对方表情有些茫然,又补充了一句:“好好收着吧,至少20万元,我是说至少。”

  蔡国声接着进一步解释说,这是清代的和田玉,年份较老,无论做工还是品相都堪称一流,无可挑剔。

  这名女士显然吃了一惊:“我真没想到这么珍贵!”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是路过看到有这么个活动,就想起一直戴着的这条项链,顺道过来问问。这是家里传下来的,她把这当作祖辈留给自己的礼物,不管值不值钱都会珍藏,但无意入围参加活动。

  从西安赶来 被告知都是假货

  有一名小伙子从奉化亲戚处获悉央视《寻宝》将来奉化的消息后,特地和父亲一起,从陕西乘飞机,辗转赶到奉化。在昨天鉴定现场,他拿出多件藏品,专家给出的鉴定结果都是假货,唯一的一件正宗的明代藏品,却因破损严重,没有多少价值而被淘汰。

  同样郁闷的是一名老太太,她和家人背来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盒子,最大的一个盒子里,是一个翡翠玉瓶,看起来非常精致,在灯光下青翠欲滴。

  蔡国声笑笑,问了句:“多少钱买的?”老太太回答:“5万元,说有年代了。”蔡国声摇了摇头,说:“买贵了,新的。”老太太不甘心,挨个儿把盒子打开,蔡国声几乎不假思索地一一摇头:“新的,都是新的,值不了几个钱。”

  老太太的眼神渐渐黯淡下去,说了句,这几件玉器,花了几十万元,没想到都是赝品。

  “六位数”的石头难倒专家

  专家也有被难倒的时候,比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特意从萧山赶来,随身携带的盒子里,里三层外三层包着的,是一块小小的环形石头。

  石头很漂亮,鲜亮的蓝色,上面细小的花纹极有规律。专家仔细看了很久:“孔雀石?绿松石?都不太像啊。”最后他坦言:“漂亮是漂亮,相信也很珍贵,但因为从来没见过,估不出价值。”

  该男子笑了笑,显然也是个行家。他笑着表示,“我估摸着,应该是矿石蓝和绿松石的共生体,但是也不确定。这是我在外地的收藏市场上看到的,一见钟情,就买了下来。”

  这个“一见钟情”的代价也不少,他不肯透露具体价格,只说有“六位数”。“我觉得好看,喜欢,就是值得的。”

  专家观点>>>

  年代不是判定藏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奉化一对夫妻花巨资从市场上购得10多件书画作品,夫妻俩掏出“宝贝”时,满怀信心地介绍说:“这些画是他们多年搜集的,都是很有一些年头的老东西。”

  然而,书画类鉴定专家金运昌很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些作品中确实有清代的作品,但那只是一般民间工艺人的作品,并没有多少收藏价值。”

  金运昌提醒收藏爱好者说,评价一件书画收藏品是不是有价值,不但要看它是什么年代的作品,还要看它有没有艺术性。如果没有艺术性,那么,其收藏价值就不大。

  不要盲目追求名家的作品

  金运昌说,奉化是一个文化积沉很厚重的地方,虽多次历经战乱,却仍然保存下大量的收藏价值很高的历史文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像书画这类藏品很容易损坏,奉化的藏家一代代保存流传下来,更不容易。

  他告诉记者,从海选的整体情况来看,至少有一半的书画藏品是假的,这个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属于中等程度,不算是赝品“重灾区”。

  现在全国各地不少收藏家和发烧友盲目追求名家的书画作品,不惜花巨资购买。对此,金运昌提醒说,全国名家的名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市场上这类假货比较多,鉴于这种情况,收藏爱好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慎重选购,循序渐进。平时不妨收藏一些名家的小作品,或者是非名家的好作品。

  了解历史知识比收藏更重要

  “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懂行的人少,一知半解的多。”这是瓷器类鉴定专家丘小君的印象。他说,1500余件藏品中,有600余件都是陶瓷,这让他有点出乎意料,可见宁波对陶瓷收藏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但总的来说,层次不够高,低档次的赝品和次品居多。

  丘小君建议,宁波的民间收藏者尽量多看、少买,收藏爱好者要多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多了解各个时代的文化民俗,这对收藏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