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公认的,景德镇的青花瓷堪称是中国瓷器装饰的霸主,景德镇的青花瓷在收藏品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景德镇的烧瓷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其独创的高超技艺更是更是被世人所称赞!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景德镇的思变之创——镇窑。
图:景德镇青花花瓶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有典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东汉景德镇属豫章郡鄱阳县。在东晋时期,陶侃率领官军在昌江以南地区擒获江东匪寇,在这一地区设立新平镇,属鄱阳县管辖。可见,早在汉代景德镇烧制陶瓷的历史就已经开始了。唐武德年间,高祖李渊正式设立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原新平镇位于昌江之南,于是就将新平镇改称为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昌南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改称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景德镇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城镇坐落在群山之中,有广袤的森林植被,昌江水由北至南穿城流过。群山中矿产丰富,特别是瓷石、高岭土和煤炭蕴藏最具特色。其中,高岭土洁白、细腻、耐火度高,是陶瓷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镇产的高岭土品质非常好,用它生产出来的景德镇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境内群山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为古代以柴烧制瓷器提供了大量的燃料资源,同时也为窑房修筑,大量制瓷器具提供了木材保证。在景德镇辖区内以昌江为主流有五十多条大小河流,水质、水量都符合制瓷要求。水资源丰富,动力资源也就充足了。同时水路通畅,运输瓷器原料、燃料和成品都很方便,又安全经济。
中国各大名窑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壮大,窑炉的形状规模也在随之扩大。可是景德镇的窑工们独辟蹊径,随着产量递增,窑炉长度在不断缩小,只在竖向增高。这种窑炉的形状变化提高了烧成率,降低了成本,但是据说当时窑工们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合理避税。因为当时对窑业征税的方式很特别,是按窑炉长短来征取,但没有窑炉高低的限制。景德镇的窑炉形状从葫芦形发展到鸭蛋形。鸭蛋形窑前顶升高,竖向空间扩大,构造更趋合理,降低了烧成的废品率。自从产生以后,就被定型为“镇窑”,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窑炉型制。
景德镇的天然资源优质瓷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点老一辈窑工们早有意识。他们努力钻研,充分利用中下层瓷土,改良烧制技法、提高质量,为降低成本不懈努力着。到了元代,制瓷工艺有了重大改进,从原有的瓷石一元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开创了中国硬质瓷器生产的新纪元,为制造大型陶瓷器物创造了条件。努力烧制高品质的瓷器,是历代景德镇窑工们的一贯追求,最终在明代时其质量技术都达到了顶峰,开始独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