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陶瓷的釉质精良,莹润如脂,色泽鲜艳,平滑光亮,给独特多姿的造型穿上色彩斑斓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辽代陶瓷釉色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以及“黄白绿”综合运用的“三彩釉”为基本格调,兼有黑釉、紫釉、茶叶末色釉、蓝釉、红釉、酱釉、混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的存在。其中的白釉多施于地子,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当然,其他的用釉方法仍有很多。辽代陶瓷器物,也有通身施黄绿两种彩釉的,这样的彩釉器称为辽二彩器物。在一器物上施一种釉色的叫辽一彩,通常也称其单色釉。
三彩釉的釉色绚丽,白黄绿釉相间,鲜艳耀眼,非常漂亮。辽三彩琢器的棱角挂釉较薄,在凹陷之处挂釉较厚,但盘碗等圆器则反之。施三彩釉的釉面基本规整,各釉色衔接清晰,无衔接痕,有明显的芝麻开片。
辽代瓷器除“白黄绿”三大釉色之外,还有其他各种釉色。黑釉,亦称乌金釉,色泽油黑明亮,釉质坚硬;棕色釉,和宋紫定釉相近,其器十分名贵;茶色釉、红色釉、蓝色釉,也各具特色;个别器物也有描金装饰的。混釉填别名搅釉,是同时把几种釉混在一起,施于器物上多种釉色的综合反映,有窑变的釉色效果。
辽 绿釉凤首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