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工艺品一向是在收藏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今春的瓷器市场却显得有些平静,不少拍卖公司事前大力推出的专场或拍品都遭遇了“冷场”的尴尬。不过,在一片冷清当中不难发现,明代瓷器,尤其是明早期的瓷器整体价位上升明显。这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瓷器投资的热点正在形成呢?
千万元成交引发关注
在08年的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代瓷器中的重要拍品,都取得了3000万元以上的佳绩,其中明代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成交价为3952.75万港元。此系列明初花盆以厚润、艳丽的天青、紫蓝或紫红等釉色及优美雅致的器型著称,一直得到明清各朝帝王的珍爱,这件瓷器盆底刻“二”字款,是同类中极少见的大器(由一至十号、按大小排序),且施釉丰沃匀称,釉色亮泽,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花盆原来年代都定为北宋,认为是宋徽宗时代的皇宫器物,现在根据陶瓷界最新研究成果,苏富比拍卖行第一次勇敢地调整了年代,把它的年代写为明初,这无疑也让投资者更加对于这件瓷器放心。
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中,明洪武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成交价达到了3392.75万港元。这件军持在1957年的伦敦拍卖会上由一位著名收藏家以428英镑购得,一直到今天才再于市场出现。
左图:明成化 青花“水波飞龙”图罐。 中图:明永乐青花暗刻龙纹碗。 右图: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回顾2008年春拍市场,明代瓷器的表现“可圈可点”,除了上面介绍的两大拍卖行的扛鼎之作外,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一件明成化青花“水波飞龙”图罐也以1712.75万港元成交,超过最高估价700万港元之多。而在内地拍场,明早期瓷器也有不俗的表现,一件明永乐青花暗刻龙纹碗在中国嘉德获价1041万元。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此次竞拍明代瓷器珍品的买家大多是业界著名人物,他们有的是自己收藏,有的则是代客人竞买,这些买家的参与,无疑成为拍卖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在香港苏富比付拍的一件明宣德青花蕉叶水波图渣斗由520万港元开拍,香港古董商黄少棠率先举牌,680万港元时另一位香港古董商林华田开始举牌,850万港元时,内地大藏家徐其明也加入战局,最后由林华田举赢徐其明以984.75万港元成交。
螺旋式上升
如今,一提到瓷器投资,似乎有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清三代”瓷器日益受到市场关注;另一方面,元青花“鬼谷下山”在拍卖界的巨大成功,也使得元代瓷器在市场上地位高贵。但此次苏富比和佳士得都没有将重点放在这两个领域,主推的均是明代瓷器。
其实,自从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8323.12万元成交,创造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记录之后,明代瓷器的投资就已经有了启动的态势。
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明代瓷器近年来拍卖价位出现“螺旋式”的上升过程:1999年,仇氏旧藏的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苏富比突破中国瓷器拍卖价,以2917万港元成交。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成交价最高的中国瓷器。
不过,与清三代瓷器不同,明代瓷器在国内却不如在国外那样备受藏家的追捧。有关专家认为,明代瓷器不论是在制作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远不如清代的细致,特别是在康熙晚期到乾隆早期,瓷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不仅在器型和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而且制作工艺水平极其精巧,可是这种精美秀丽的造型却并不讨外国藏家们的喜爱,在他们看来,过于讲究造型的精巧是对自然美的一种破坏,而且明代在瓷器的造型、构图上的规定不太严谨,因此大多数瓷器的造型设计都比较自由、随意,这就恰好与西方人的审美特征相吻合。
随着市场的成熟与发展,近一两年来,不少藏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明代瓷器。佳士得中国古代陶瓷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及副总裁曾志芬介绍,从投资角度,她看好明代瓷器的上升空间。她表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也许是由于赝品容易鉴别等原因,投资者的目光纷纷投向了清代瓷器,一件清代瓷器的拍卖成交价动不动就达千万元,“相比之下,明代瓷器在收藏价值上不比清代瓷器差,但由于以前的收藏家较保守,很少人买,导致它的价格一直比较低迷。这两年新一批收藏家留意到这个现象,明代瓷器开始受关注。但总体来说,其市场还没有真正涨起来,升值空间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