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80年代,黄聪敏就是德化瓷坛上知名的工艺美术师,是德化第二瓷厂陶瓷装饰艺术的领军人物。他不仅精通陶瓷造型设计,更擅于瓷画,曾经有 1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的展览会评比中获奖。1991年,他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用瓷设计创作了“水仙花”饰纹的新中杯和清香茶具,而后,黄聪敏就此沉寂于 德化瓷坛,在各种展览会上,我们再也没有见到他的作品问世,直到2010年,他的作品《山水橄榄瓶》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的评比中获铜奖,我们 才在遗忘的灰色地带上,重新见到这位满怀创作激情又淡泊名利的早有名望的瓷画艺术家。
那么,黄聪敏寂寞了近20年,如今带着许多新作品重现“江湖”,他又会给我们什么新的见识和感受呢?
瓷画之恋
寞路情深终不悔
前不久,有一个“收藏家”看上黄聪敏的一件瓷画并开了价。本来黄聪敏也无所谓,他喜欢就拿去吧,觉得人家看上了说明他懂得欣赏这件作品。可是那“收 藏家”又添了一句,“我开的价还可以吧,你这毕竟不是大师级的作品。”黄聪敏听了有些不快,说,“那你去找大师级的作品吧!现今的大师满街走,你随便都能 遇上……不然你把大师级的作品拿来和我的比较一下,并且评论得像一个懂艺术的行家,我这件作品就白送给你,一分钱不要!”
黄聪敏确实没有“大师”级的头衔,充其量是在20多年前,得到一个中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任职瓷格,而自他退休之后,这职称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当 然,以他的艺术理论修养和创作成就,若是要挤上去与“大师”们为伍,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是他似乎有些不屑,懒得去“挤”,总是认为头衔之类的东西与艺 术创作没有多大的关系(许多人有了大师头衔之后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对此他是耐得住寂寞的,不会心动,能让他心动的是对瓷画艺术的不懈追求。
黄聪敏1943年生于晋江池店,自幼酷爱美术,且极有艺术灵性。1958年,德化创办瓷业技术学校,并向晋江、泉州、南安等地招生,黄聪敏考入该校 陶瓷美术专业,从此与瓷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迈开了追求瓷画艺术的漫漫长路。196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瓷校毕业(《德化陶瓷志》记载他“是毕业生 中的姣姣者”),分配到德化第二瓷厂从事瓷彩工作。1964年被选送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进修瓷彩工艺,深造一年的结业作品获得当地行家的赞赏。然而对黄聪敏 的艺术成长之路最具影响力的是,他有近20年光阴师从著名艺术家陈其章。陈其章早年曾经在台湾、厦门等地从事美术教学和瓷彩业务,在书法、绘画、雕塑、造 型设计等艺术造诣尤深,得其言传身教,本就勤奋好学的黄聪敏潜心研修了上述艺术技法与风格,又大量临摹前人名作,兼修古典诗词和各流派的美术理论知识,努 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黄聪敏长期从事瓷彩工作,对器型设计与制作原理颇有研究,熟悉各道生产工序以及瓷质特性,对器型与瓷彩工艺的关系,特别是将国画技法运用于瓷彩上, 本来是个难题,不好处理,他却能处理浑然和谐,富有诗意美感。无论是釉下青花,或是瓷上彩绘,他创作的人物山水、梅竹花鸟等作品,构图别致,意境悠远,达 到令人赞叹的艺术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满庭寒翠更无尘
瓷上泼墨
挥洒激情悄无声
泼墨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亦称写意画,是用笔蘸墨汁挥洒在纸上或绢上,就像将墨汁泼上去一样,从而画出创作者意念中的作品。但是要在不吸水的瓷面上泼 墨却很难,这不仅要创作者对颜料有深刻的讲究,还要有高超的彩绘技艺并能摆脱国画山水 等程式的束缚,才能使瓷画作品展现出肌理和墨韵的特殊效果,从而创作出富有艺术张力的有意境的作品。
黄聪敏就是将泼墨这一技法成功应用到瓷画上的开拓者。
白瓷那不吸水又极易流动的硬质面是泼墨瓷画的大敌,瓷的特质限制了创作者对山水那“出神入化”的意象表现,泼墨写意山水画讲究的是“大象无形,大音 希声”,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在于画面的笔墨和结构,而在于意象屋面的把握,在于创作者的心境与自然的交融,从而能充分表现出创作者的丰富情感。黄聪敏花了几 十年功夫悄然无地探索研究,希望对传统瓷画有个突破性的发展,以此借泼墨技法挥洒自己的生活激情,和提高对自然的感悟的表达能力。他的泼墨山水瓷画就势利 导,变限制为自由的极致表现。他师法自然却不被自然所左右,放弃写实的描摹,强调意念的表达,在大处挥酒笔墨,肌理墨韵变化无穷,在细处精心经营,虚实相 宜,耐人寻味,以简练大气的构图,单纯雅致的色彩,将山水意象表现得出神入化,朦胧里显示厚重力度,空白处隐藏着灵性韵味,展现了如诗的意境,给人予震撼 的视觉冲击。如获“第六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的《万寂更深月照明》,以及《江南春早》和《轻舟己过万重山》等作品,让观赏者面对峻峭 高山却又感受到平远辽阔,气势磅礴下却是深远寂静 。他的《九仙云海》和《山高水长》等作品,长长的瓷瓶上是满满的构图却又出奇的简练,层峦叠嶂的山势在淡雅的色彩中却显示得层次分明,使具象的形有着抽象 的旋律,气韵生动的画中有着诗的空灵意境。
江南春早
画中意境
性情澹泊空灵处
黄聪敏的艺术创作题材十分丰富,几乎无所不画,山水人物、花草飞禽……都能在他笔下汪洋恣肆,畅抒胸臆,画出生动感人的作品。但是他从来不为画而画,特别是不为名利而命题作画,认为那“不是创作,创作要有灵感,要有感而画,才能借物传情,画出有意境的作品。”
黄聪敏不媚俗,性情飘逸澹泊,特立独行地寄情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之中。他继承传统,但决不沿袭前人的模式,而是在不断探索中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以 现代审美视角,把画面情景置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线条流畅奔放而不粗狂,色彩浓淡分明而又清新淡雅,又善于将诗意融入画境,诗画相得益彰,疏朗空灵,使 作品传达出自己的性情修养和人生思考,从而感染观赏者。
梅兰菊竹是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所喜爱表现的题材,其中竹以其虚心有节、清高脱俗的君子之风更为历来的国画家所偏爱。在黄聪敏的许多花鸟瓷画作品中,竹画的比例也是最多的。
黄聪敏的竹画创作通常采用写意或大写意技法,作品有着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实生动又意蕴悠远,极富感染力。以郑谷的《咏竹》诗创作的瓷盘竹画,大 约能体现出黄聪敏的艺术风格。这组竹画的构图大胆新颖,线条简洁凝练,着墨浓淡相宜,飞白处闪现灵性,画面的竹竿或交*穿插,或单枝大角度横斜,高低错 落,疏密相间,刚柔相济,枝叶随风摇曳,三两只小鸟或竹间奋飞,或栖枝鸣唱,尽显盎然的生机和鲜明的节奏,使画面展现出深奥神秘的涌动,以及气韵生动流畅 的深远。
黄聪敏还善于利用德化白瓷的特质来巧妙地处理画面空白,他“计白当黑”,“分朱布白”,力求做到“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把空白作为构图中 的重要部分来经营,蓝天白云、旷野水面、枝叶摩挲间的那种虚灵生动……他无不利用空白来给予巧妙表现。“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黄聪敏创作这 幅作品时更注重人品象征的表现,以及超尘脱俗的意境渲染,皓月当空,云遮雾绕,竹影摩挲,一竹劲健挺拔,冲向苍穹,昂扬着向上的生命激情,一枝刚劲的新篁 肆无忌惮地横斜于画面之中,透出一股孤傲之气,而枝上却有小鸟私语,似求知音,更妙的是将印章和诗句也书于枝上,整幅画面留下大片空白,显得境界高远,清 新秀美又刚劲脱俗。
黄聪敏偏爱画竹,或许是他的性情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