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916年,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显得比较陌生和遥远。这一年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残酷地进行着,还看不见和平的曙光;这一年的中国,袁世凯的称帝美梦破碎无余,北洋军阀纷纷割据自立,乱世的帷幕被粗暴地撩起。时光荏苒,在95年之后,我们重新注视1916年,但视线不在纷乱的政治局势,而在永恒的文化层面;目光不在北京,而在湖州。因为这一年的湖州,诞生了著名古钱币收藏家陈达农先生。他将以1916年为起点,勾勒出跨越世纪的收藏曲线。这条曲线虽然有很多拐点,但它延伸不断,不懈向前……
链接:
克勤郡王,为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其祖先在清朝开国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整个清朝,共传13代,获封者16人。
点评
陈达农先生首先是一位藏者,他的古钱币藏品精美绝伦,古钱币研究多有建树;其次,他是一位寿者,是收藏界的高年耆老,也是百年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更是一位仁者,其人生感悟融合在收藏事业之中,宗教情怀贯彻于文化领域之外。
怡心西塞山前
记著名古钱币收藏家陈达农先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寥寥数语,便将西塞山的优美景色与诗人的闲情逸态刻画出来,让人在千载之后犹回味无穷。西塞山就在湖州,它好像蕴有天然的韵律,只待诗人来此,眼遇神交,即可谱出隽永的歌声。
西塞山迥脱凡尘的山水,赋予湖州以持久的文化内涵,为湖州开辟出一条高雅的文化之路。诸多文人学士行走其上,脚步从容而扎实,神情超脱而潇洒。皎然之诗,陆羽之茶,赵孟頫之字,王蒙之画,如同一个个文化路标,指引着湖州不断前行。
自古以来,收藏与文化骖靳追随,互为唇齿。文化是收藏的源泉,收藏是文化的动力。当湖州的文化事业有如西塞山一样摩天接宇时,湖州的收藏事业也如太湖之波一样推浪涌潮。当年,嘉业楼曾以丰富的藏书名闻海内,将湖州的收藏传统延展得更加辽阔,而今天,大批湖州收藏家在踵续先贤道路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愈行愈远,为湖州收藏开创出崭新局面。在此,不得不提到陈达农先生,他于上世纪初诞生在湖州,经历无数人生传奇,坚持收藏达70多年,艰辛备尝,始终不渝。如今年望期颐,仍然豪情不减,继续在收藏领域奋力跋涉。他的收藏以古钱币为主,藏品达4000多枚,种类全面,并有很多珍品孤品,叫人叹为观止。
从年龄来说,陈达农在收藏界堪为元老;从藏品而言,他也足可称雄。他自称“西塞泉叟”,在西塞山下怡心养寿,体味人生;他坐拥珍币名泉,在太湖岸边书写着永远的传奇。
“浙江当代十大收藏家”暨“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精品”
大型公众推选活动专题宣传
浙江当代十大收藏家
风采录
CHEN
DANONG
寿者
见到陈达农先生,是在他的寓所。寓所临河而立,四周绿树婆娑,青藤掩映,看起来很显幽静。屋内装饰典雅,洁净无尘,可见主人的生活情趣。
陈先生虽已95岁高龄,但鹤发童颜,眼明耳聪,说起话来仍然思路清晰,謦欬如珠:“我祖籍上虞,但家里很早就搬到湖州来了。父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在湖州开了好几家银楼,生意一直很不错。父亲笃爱风雅,加之有一定财力,因此收藏了很多瓷器、玉器、字画等。我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对收藏感兴趣,父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来说,走上收藏之路是理所当然的。”
陈先生收藏经历的最大特色就是有家学渊源,但与众多藏家一样,他的收藏事业也是循序渐进:“小时候,我只是对收藏有兴趣而已。真正迈入收藏的门槛,是在20岁左右。那时候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很多名门大户都挈妇将雏,举家避难远方。一大批人变卖家当,苟全乱世,因此造成了战时古玩市场的短暂繁荣,不过这种繁荣的背后是无数的辛酸和无奈。当时湖州的古玩摊就有400多个,我流连其中,淘到不少宝贝。那时我收藏的东西很多,陶瓷、书画、钱币、杂项、玉器等都有,但后来只剩下了钱币。”
之所以如此,是有深刻原因的。陈先生接下来的一段话让人听来,只觉无限感慨:“我从20岁开始收藏,一直没有间断,到50岁时,在全国收藏界已小有名气。但这时,文革开始了。早在解放后不久,由于家庭原因,我就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在反右运动中饱受冲击。像我这种右派分子,在文革中自然无法逃脱,一直受到打压。紧接着便是抄家,家中收藏的很多东西都被搬走,所剩无几。”
后来,时代的巨大变迁总算让陈先生感到些许欣慰:“文革后,国家拨乱反正,我的右派帽子被摘除了。原先被抄的藏品也陆续返还,但很多贵重的瓷器、玉器、字画等已经下落不明,再也找不到了。不过还算幸运的是,我那些古钱币大多都拿回来了。从此之后,我就专注于古钱币收藏,直至今天。”
文革结束后,陈先生虽年届耳顺,但他同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仍想发挥才干,不愿就此沉沦,而时代也给了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快,知识渊博且收藏经验丰富的他就被调进了湖州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我感到很荣幸,但又略有遗憾。当时我很想从事研究工作,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如愿,最后负责博物馆的藏品收集工作。那些年里,我和同事们跑遍了浙北地区,为充实馆藏尽心尽力。馆里拨下9万元费用,我们却用它收集了近11万件文物。可以不夸张地说,湖州博物馆今天的馆藏基础是我们当年打下的。”
谈起这些往事,陈先生始终面带笑容,神色淡定,其超脱无碍的境界浑然天成,若与道俱。他从一个名门子弟变成所谓的“右派”,蹭蹬多年,但独善其身,始终不改其志;后来又变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虽不免厄辕之叹,但仍尽心竭力,奋力驰驱。时代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这就要求个人有很高的应对技巧和应变智慧,就此来说,陈先生的出处态度可谓一面镜鉴。
藏者
陈先生的人生经历甚是曲折,其收藏经历更是艰辛无比,不过无数心血和汗水也让他得到了回报,这体现在他拥有的很多古钱币珍品之中。他微笑着拿出一个盒子,内有一枚西汉的古钱:“这枚古钱流传有绪,当年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藏品,盒内有他的亲笔篆文"汉定千钱宝楚之人",并署"寒云"字号于其后。我得到这件宝贝,也是缘分所归。这枚古钱是用铁铸制的,形似楚爰,但体型更大。正面镌有"定千"两字,说明它当年记值一千,其货币价值是很高的。”
陈先生还有更得意的宝贝:“我藏有一枚天启通宝,是明末天启时期的货币。它用黄铜铸制,色泽纯厚,刻字清晰。有趣的是,这枚钱币背面按方位刻有八个月亮,其中正位的四个怀抱明星,组成一幅星月交辉的图案,很有鉴赏价值。”
天启皇帝是明末昏君,在他之后没多久,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张献忠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张献忠带兵入蜀后,建立了大西政权,但为时不久,它有没有条件开展经济活动,以前在文史界一直有争论。很多人倾向于认为大西政权毫无建树,不可能铸造钱币,可陈先生手头上偏偏藏有一枚张献忠时期的"西王赏功"银币,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前几年,考古发现了类似的古钱,与陈先生的藏品一道,用实物让这个疑问迎刃而解。这也反过来证明了陈先生这件藏品的巨大文物价值。
陈先生还藏有一套咸丰元宝,共五枚,正面分别刻有“当千”、“当五百”、“当二百”、“当百”、“当五十”字样,背面刻一星一月,做工极细,精美无比。据陈先生研究,这套钱是当时克勤郡王府所铸,非常难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当二百”,就目前所知,传世只有3枚。
这些精美的古钱不过是陈先生藏品的一鳞半爪,他还藏有西汉五铢、新莽布泉、开元通宝、嘉靖通宝等历朝钱币,而一枚光绪通宝母钱更是其藏品中的点睛之作:“所谓母钱,就相当于模板,所有的钱币都是以它为标准样式铸造出来的。在历代的造币活动中,母钱一般只有一两枚,在当时就十分珍稀。我藏的这枚光绪通宝母钱为黄铜铸制,正面刻字,背面镌有两龙,形制优美,朴重浑厚。它的价值在当时就非同凡响,在今天更是不可估量。”
仁者
陈达农先生少时曾蒙孔孟之教,后来却成为正统的基督教徒。早年,他曾负笈于神学院,饱受宗教熏陶,学业精进,智慧日增。毕业后,他当过一段时间的牧师,在宗教实践中广结善缘,普示爱心。有人说,孔孟所提倡的“仁”与基督所宣扬的“爱”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陈先生仁爱并修,本心澄澈,早已在混沌大道中找到了永恒的支点。
收藏中,陈先生也是以仁爱之心对待藏友,毫无保留。上世纪80年代,陈先生在家中定期举办收藏沙龙,邀请青年古钱币爱好者前来聚会,给他们传授知识,与他们坦诚交流。今天在湖州收藏界很有成就的高勇勇先生回忆说:“我是陈老师的学生,他以前在给我们讲课时,态度非常谦虚,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我很喜欢古钱币收藏,经常向他借书,每次他都有求必应,毫不吝惜。他还经常带领我们参加各种交流活动,给我们提供扩大眼界的机会。我想,陈老师表面上是在教我们收藏,实际上是在教我们做人。收藏和人生,在陈老师身上早已合二为一,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是的,当收藏达到了一种境界,便具有了人生的价值意义。
心存大爱,手玩藏品,让陈达农现在的生活非常平静安逸。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字作文。这些年来,他出版各种著作5部,其中《古钱学入门》在中华书局付以梨枣,已成为古钱币爱好者的必读书。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陈达农集寿者、藏者、仁者于一身,仁智相须,天人不二,乐山水而外,复乐收藏。于他而言,收藏其实是一种悟道。他寓所内所悬的一副对联写道:“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正是他收藏人生的绝佳写照。
藏宝太湖岸边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承办单位:浙江日报社 │ 支持单位: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