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品种繁多,且分类方法有别,前文按花色分类,即为青花、粉彩、浅绛彩、颜色釉等。
青花是民国瓷器中的大宗产品之一,因青花料的产地不同,矿苗各异,其制成的青花器色泽不同,品质亦有高下之别。依产地可分为云南珠明料、堆峰珠明料、上高无名子、洋蓝及土青。云南珠明料多用来绘制上等美术瓷,主要销往国外及国内大城市,或为官宦等订烧之器。色泽艳而不浮,为民国时青花中的上等。堆峰珠明料产于江西省上高县新界埠乡,青花发色较好,但稍逊于云南珠明料,多用于较高档瓷器上的绘制。上高无名子亦产于上高县,但质量又次之,多用于中档瓷器。洋蓝为进口钴料,发色浓艳有紫光,料色浮在胎面,给人以飘浮之感,多用于中低档瓷器。土青为吉安、抚州等地所产,色泽灰青,漂浮感极为明显,多绘于低档瓷器。
图:民国瓷器
釉里红虽为民国彩瓷品种之一,但鲜有上乘器物,其色泽较淡,发色飘浮不稳。
五彩是民国彩瓷品种之一,多用于仿古瓷,艺术成就较高,虽所烧制的器物不及清康熙时期,但亦有不少几可乱真的器物,为晚清以来最为成功的五彩瓷器。
粉彩为民国时的大宗产品之一。就装饰技法来讲较五彩复杂。由于粉彩所用的色料均为矿物质配成,理化特性极难掌握,彩绘难度明显超过五彩,所以,民国时粉彩器除一些名家之作外,少有成功之作,不是色彩单调就是色彩污浊。
新彩为民国时的大宗产品之一,因所用彩料为国外引进,故又名洋彩。具有操作简单,颜料色泽鲜艳,烧成后效果变化不大的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适于大量生产,故民国时新彩器物极为常见,但多数器物绘制粗糙,艺术成就不高。
浅绛彩盛行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民国初期仍大量生产,色泽以淡赭、淡紫、水绿及草绿等为主,彩绘后经低温烤烧而成。由于绘制时不用玻璃白打底,所以彩层较薄,较粉彩更易绘制,具有较强的传统文人画气息,但色彩不够鲜艳,易于磨损,故在民国中期逐渐为新彩所取代。不过浅绛彩绘画的技法、构图及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对民国时期彩瓷的影响较大。
民国颜色釉瓷器远不及清代丰富,以白釉、红釉、蓝釉、绿釉、黑釉、窑变釉几大系列为主,除白釉外,多为仿古瓷器物。
民国白釉是所有釉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釉色品种之一。由于所施的釉料产地不同,配方不同,釉色及釉面光洁度不尽相同。精致者与晚清官窑差别不大,光滑洁白,不见有杂质与气泡。稍次者釉面较为光洁,但有杂质,并有泛灰现象。较低档的生活用瓷,其釉面不平,杂质较多,气泡明显,色泽青灰。
民国红釉系列见有霁红、郎窑红、豇豆红、钧红、珊瑚红等。霁红釉缺乏釉面光洁如镜的装饰效果。郎窑红色泽较为浓郁,但成功之作较少,多数作品釉内小气泡不明显。豇豆红器物有高下之分,但均达不到康熙时的水平,成功者虽有深浅不一的斑痕,但明快鲜艳感不强。钧红釉色泽多偏深红,色泽不艳。珊瑚红釉层较厚,红中闪黄,多用作色地,上绘纹饰,单一的珊瑚红器物极为难见。
民国青釉系列见有豆青、粉青、天青及龙泉釉等。豆青釉色泽较深,釉面凝厚,为民国青釉中最成功的釉色。粉青釉色浅淡,但粉润之感不强。天青色泽淡蓝,有雍正天青之韵味,但汁水不甚莹厚。龙泉釉色泽深浓,呈色较为稳定。
民国绿釉系列有湖水绿、仿哥绿及吹绿釉等。湖水绿色泽浅淡,釉面光润。仿哥绿釉色不稳定,深者略泛褐,浅者几近青白。吹绿釉的釉面多有不规则的色斑,此类器物的釉下多有暗刻纹饰。
民国蓝釉器物有霁蓝及孔雀蓝釉,霁蓝釉色泽较为纯正,但光泽度不强。孔雀蓝釉呈色不一,有的偏蓝,有的色淡而艳。
民国酱釉呈色不一,有的釉色深沉,釉质莹润;有的色泽略淡,施釉较薄;有的施釉较厚,有失纯正。
民国纯黑釉器不多见,多为釉上素三彩或五彩描金器物,釉色深沉,施釉均匀。
民国黄釉色泽浅淡,但缺乏娇嫩之感,有的釉面不平,色泽有深浅不一的现象。
民国窑变釉较为丰富,或以红色为主,蓝紫两色明朗稀疏,或青红交错如兔毫,朴素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