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国际贸易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陶机技术 更多...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技术>>科技新闻>>|
科技考古:不是“忽悠”但应“踏实”

发布:2011-8-16 9:25:04  来源: 文汇报 [字体: ]

   使用先进的进口仪器做“无损检测”,竟然损坏了一件稀世珍宝。故宫爆出“瓷器门”之后,有人质疑,“科技考古”是否也属“忽悠”?
   
     近十年来,中科院院士干福熹一直致力于将科技手段引入文物考古领域。他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的文物考古方法,正面对一些“瓶颈”,急需科技介入;但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文物考古,首先要做踏实、扎实的专业研究,找到正确方法,确定操作规范。盲目相信科技与盲目排斥科技,都不可取。
   
  伤在对“无损检测”一知半解
   
     “无损检测”竟让国宝受损——这“无损检测技术”,靠谱吗?干福熹指出,技术没问题,伤在操作人员对技术了解不深透。
    
     他说,用科技手段为文物整器做鉴定,势在必然。因为在各种高科技手段被用于仿制文物之后,仅凭传统“眼学”——看器物的器型、颜色、纹饰、铭文等,以此断定年代、真伪,已相当困难。但“细节决定成败”,如若对所用技术一知半解,认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将文物“托付”仪器处理,就会坏事。
   
     故宫这次用的无损检测仪器,应用“X荧光分析化学成分技术”,检测时需要把瓷器置于人眼看不到、无法监控的真空箱里,由仪器“全自动”操作——结果,因为放置瓷器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文物受损。
   
     “这正是由于操作者对技术不够了解,对检测仪器的局限并不清楚。”干福熹说,很多高校、科研机构都用同类仪器给样品做化学成分分析,但做文物鉴定有特殊性:放在样品台上的,都是无可复制的珍品;因此如何保障文物安全,如何精细调控仪器,都需事先细致研究,有时还要对仪器作些改进。
    
     干福熹说,“我们实验室已为上千件文物整器做了测试分析,从未发生损坏。”他的实验室还有一条规矩:做实验的人绝对不碰文物。所有送检文物在检测全过程中,文物保管者一定在场,以防意外。
   
  为考古“量身定制”新技术
   
     干福熹介绍,他们最初测定整件文物的化学成分,是在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的外束式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装置上做的。
   
     将文物放进“屏蔽”视线的真空箱,有危险。于是他带领团队改造了测试装置,使文物可以放置在人眼可见、人手可控的空气环境中接受检测。不过,由于轻元素的X光谱容易被空气吸收,样品置于空气中,一些微量的轻元素会测不准;为此干福熹专门招收物理学博士生,经过几年全心研究,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几年前,干福熹又想把检测仪器改造成“便携式”——因为文物十分珍贵,不能随意搬运,而且有些大型文物如石佛、壁画,更没有移动的可能,要做鉴定、分析,就要让仪器“迁就”文物,他称之为“原位无损检测”。
   
     于是在购买仪器时,他与供货的日本公司签了一份“双方合作共同研发改进技术”合同。最近,他们带着自行改造的仪器前往陕西法门寺,为地窖中出土的20多件唐代完整的玻璃器做了首次“原位无损检测”,定量分析化学成分。接下来,他们打算建立多功能的原位无损检测平台。
     
     “技术就像一匹漂亮的布,但要做成合身的衣服,需精心裁剪。”干福熹认为,专业科研人员当仁不让是“裁缝”,而文物学者提出需求,双方交流沟通得越深入,得到的结果越好。
   
  科技为中国考古带来种种惊喜
   
     “中国考古界接受碳14测定年代技术,花了整整18年。”干福熹说,跨界沟通的确很难,取得共识更不容易,好在事实摆在那里,科技为中国考古带来了种种惊喜——
   
     借助紫外荧光相机的“火眼金睛”,考古学家才得知:看似一堵白墙的莫高窟某洞窟石壁上,曾画有7个女供养人的全身像;通过化学元素成分分析,出土于欧亚大陆的100多面汉代铜镜,被证实出自我国中原地区;利用微量元素检测,区分元青花与明青花瓷器更容易,因为元青花和明青花的釉料钴兰中铁和锰的杂质含量不同……
   
     对“蜻蜓眼玻璃珠”做无损成分检测,干福熹发现,早在战国早期,埃及的蜻蜓眼玻璃珠就传入了我国中原。“埃及玻璃很早就采用了钴着色工艺,而我国直到东汉后才用;同时,中国本地玻璃与埃及进口玻璃的成分不尽相同。”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但在当地并没找见软玉矿脉。15年前,江苏溧阳小梅岭发现软玉矿脉,不少学者认为良渚玉器的玉料出自这里。但干福熹通过玉石的“指纹元素”分析断定:两者无关,良渚玉矿极可能因为地质变动而湮灭了,需进一步寻找。
    
     “可用于文物考古的技术很多!”他说,最近他正联合多位院士,想提一个综合性科技考古的建议——“做红外遥感的薛永祺院士、做激光拉曼光谱的田中群院士、研究高性能陶瓷的郭景坤院士,他们的技术都能为考古所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望发展出更精准的考古技术,“比如碳14测定年代很粗,热释光就进步了,能否找到更好的技术?有待研究。”为考古而研发的新技术,也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干福熹举例说,“原位无损检测”技术就可用于大型工程的检验、维护。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