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听周杰伦的《青花瓷》,并为其中的青花意境所陶醉,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上,青花瓷如同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硕大的蓝宝石,光耀古今。而青花装饰技法源自于中国画,主要以线条描绘文样为主,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各种艺术意韵。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耀等。因此青花绘画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而其随意性较强,只要有较熟练的技法,可得心应手,因而创作了不少富于诗境的写意画和内容丰富的画面,寥寥数笔写意画,心象、物象跃于器面,鲜明生动、清新可爱,耐人寻味。也有的画面气势庞大,内容丰富,浓淡层次分明,构图精美,形象生动,因而青花装饰在促进陶瓷上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方面,有着它特殊贡献。
图:袁述凡大师手绘缠枝莲纹青花花瓶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以单纯、朴素、简练的艺术语言,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其中为数不少的纹饰是抽象的。历代民间艺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不受时空限制,予形象以简练、抽象化,画面虽然是寥寥数笔,却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疑似山川、流云、浪花、火焰,具有一种明快、轻巧、沸腾的美感。纹样“神、气、骨、肉”俱全,极富民间风采,追求的是节奏韵律之美,打动人的已不是具体形象,而是一种抽象美感,其意境之新颖、构思之巧妙、笔力之豪放、表现之突出,都使人为之惊叹。也有取法于“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寥寥几笔,出神入化,率意勾勒,形神兼备,如《婴戏图》一个圆圈是头,一撇是发,两点是眼,重笔撇成,倒转人字,是舞动的双手,再画两条上宽下窄的长线,是身躯和脚。这便是一个活泼多姿孩童的全部用笔,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近代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先生最早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的,他画的《海阔雄鹰》瓷板条屏,一眼观之均为是一幅国画,仅仅区别于所用的材料不同而已,他是用青花料当墨,坯胎当宣纸,装饰构图,表现手法都与国画一致,并获得了开拓性的成功。因此,青花装饰具有时代感,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风格。
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都与其使用的工具材料有关,中国画的笔墨效果离不开宣纸,国画的勾勒皴法离不开毛笔而青花装饰同样是要靠工具材料性能及其技术的发挥,才能表现的淋漓尽致。青花装饰表现技巧既有用一笔点划和勾线分水,也有用喷花,刷花等手法,勾线分水与一笔点划也可称为工笔法和写意法,使用不同的技巧方法,呈现不同的装饰风貌。当然在使用的工具上也不一定完全局限于花纹笔和鸡头笔,只要用法得当,恰到好处,采用其它用笔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青花装饰追求在一色中求变化,一色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有”淡中藏美丽,虚处著功夫。而中国画也讲究一个“藏”字,讲究笔不周而意周,这就使装饰性的表现方法及形式得以广泛的运用。青花淡雅的色彩给人以清爽感,青花瓷之所以深得古今人士的青睐和喜爱,不是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是它的内在胎质与外在装饰浑然一体所呈现的风韵。古人对它的赞美是“幽静而雅洁”。青花画在青白釉下增强了清澈明快的情调,装饰时常采用单独形象构成和连续形象构成,体现了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条理与重复,静感与动感等形式美原理,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并通过“经营位置”把附属于造型的装饰形象主题,衬景、青白关系作了一个整体考虑。在整体布局上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轻重适宜,大小合度,层次井然,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中国画对青花装饰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仿古创新,实其于此”。近年来,将青花结合颜色釉进行装饰,打破了青花单一局面,根据题材、内容、立意、色彩、装饰效果的需要,采取色釉、雕刻、斗彩等综合装饰形式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标新立异,作为一个有出息的工艺美术设计者,是应该有创新精神的,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有更新的变化和发展,有选择地继承借鉴、取其之所长和收集新鲜生动的素材,精通材料,同时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和营养,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破除陈旧模式,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创造出题材新、意境新、技法和形式皆新的作品,让古老的青花艺术开放出新的花朵,永远自立于世界工艺美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