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陶瓷餐具中不同样式的碗,接下来由瓷库中国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别的样式的碗。
卧足碗:金代开始流行的一种碗式,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因此而得名。
图1:卧足碗
折腹碗:俗称“折腰碗”,元代流行的一种碗式。器呈敞口,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圈足。最早见于五代,元代流行最广。景德镇元枢府釉器较为常见。
图2:折腹碗
鸡心碗: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一种碗式。器呈敞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心有鸡心状突起,小圈足。
图3:鸡心碗
宫碗:特指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碗式。口沿微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圈足。这种器型多以青花作装饰,并历代相传。正德时烧制量增大,加之多为皇宫用器,因此又称为“正德宫碗”。
图4:宫碗
盉碗:也称“合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已有烧制。器型为撇口、直壁、折腹,下腹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为饰,上覆圆顶盖,清代盉碗盖钮多作蹲兽式。
图5:盉碗
骰子碗:俗称“骰盔子”,因与旧时赌博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型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
图6:骰子碗
高足碗:也称“靶碗”,有中空足封闭底印和不封底两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造型与高足杯相似,略大。以明永乐红釉、官德釉里红、成化斗彩最为名贵。
图7:高足碗
盖碗:流行于清代的一种茶具。清康熙时期盖碗的碗式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器腹均下收,圈足。盖径多小于碗口径,扣于碗口径,少数盖大于碗口,俗称“天盖地式”。
图8:盖碗
八方碗:流行于清代的一种碗式。器型作八方形,有敞口、敛口二式,碗腹多内收。雍正时期有直腹内收式。
图9:八方碗
流霞盏:瓷盏的一种,饮酒用器。是古代文人相聚、吟诗流觞行乐时用的一种小酒盏,体小胎薄。万历时浮梁人吴为,又称昊十九烧制的流霞盏精致小巧,最为著名。
图10:流霞盏
茶船:放茶盏的用具,其形似船,故名。明清时景德镇窑烧制有仿官釉、青花、粉彩茶船。
图11:茶船
瓯:一种敞口小碗。用于饮茶,又用于打击乐器。《东府杂录》记载:唐代中初,调音律官郭道源,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以筋击之。声音清脆,妙于方响。
图12:越瓯
净水碗:佛教供器,明末清初较为常见。口微侈,圆腹下收,假圈足,有的是饼形足或高足,碗身上往往题有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净水碗常配有瓷制器座,座呈洗口、长颈、溜肩、收腹、下部外撇、平砂底、侧置对称兽耳。
图13:净水碗
扎古扎雅木碗:是仿西藏喇嘛教木质碗烧造的一种碗式。器呈侈口,弧腹,器壁较浅,拱壁足底,内外施木釉或内施金彩外施木纹釉。为清代乾隆时期的独特造型。乾隆皇帝在其御题诗中称其为“扎古扎雅木”。
图14:扎古扎雅木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