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碗
南宋修内司官窑浅青牡丹花式洗
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时候,浙江龙泉县有一对以制瓷为业的兄弟。老大章生一所开窑厂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为“弟窑”。二人以烧制青瓷闻名。弟弟嫉妒哥哥烧瓷技艺高明,暗中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草木灰。哥哥开窑一看,满目新瓷釉面碎裂如冰裂,虽失去了单色青瓷光洁莹润之美,却别有一番滋味。拿到集市去卖,大受欢迎,遂成就了宋瓷新品哥窑。
古瓷鉴赏专家周大有先生却说,这个故事不足为信。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胚、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形成裂纹,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个缺点。当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后,烧制出来的冰裂纹就成了一种特殊装饰。北宋末期至南宋时期100多年间的宫廷御用瓷,汝、官、哥皆为开片瓷器。这些饮食起居之器源源不断地送到皇室显贵们手中。周先生认为,个别现象可以说是偶然,如此规模的相同倾向必然是有意为之的。同期的钧窑、定窑以及唐代越窑和邢窑都不产冰裂纹瓷器,甚至南宋龙泉烧制的釉面光洁完整的青瓷、从实用效果来说也远胜汝、官、哥。
另外,从科学的角度讲,裂纹深处容易成为藏污纳垢之处,冰裂纹实用器皿不容易清洗干净,而且胚胎原料里含有的有毒物质,裂开的釉层不能起到隔离作用。为什么宋朝的皇帝们仍然偏爱使用这些易藏垢难清洗的器皿呢?
周大有先生道出一个国破山河裂的谜底:
当身处太平盛世的乾隆皇帝手捧一只宋朝冰裂纹碗爱不释手的时候,他或许不明白这轻薄的瓷片在宋朝皇帝那里的分量,或许不能体会那满目碎裂横陈的惊心之痛。
时光回溯到北宋末年。那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金、辽割据边疆,虎视眈眈,北宋王朝大厦将倾。软弱的皇帝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国土沦陷。这样一个历史关口,皇家独爱冰裂之美,在周大有看来绝非历史的巧合。冰裂瓷器大约兴起于宋徽宗时期。他是著名书画家,舞文弄墨之人对色彩与线条体会颇深,也定会敏感苛刻。他对冰裂纹瓷器的偏好,当有深意。
深陷在宋代文化里的周大有常常对着宋代冰裂纹天青瓷发呆。天青,原本是云淡风轻的温润柔和之色,有意为之的裂纹让人触目惊心,让人掉进了历史的网里。渐渐的,他明白了,宋朝皇帝托在手里的是破碎的江山,是触目惊心的惨烈,是沉甸甸的失国之痛。面对冰裂之纹如面对破碎的国土,他想起勾践卧薪尝胆的屈辱。这托在手里的破碎,这藏污纳垢的饮食之器,何尝不是一种难言的屈辱与警示?这历历在目的自我折磨又何尝不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反抗?破碎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哲学,可以生出兴亡之叹,可以警示后人。南宋的皇帝同样钟爱冰裂纹瓷器,同样不忘家国破碎之痛。
面对宋瓷上的累累裂痕,或许宋徽宗感慨的是: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面对今人追捧青花、粉彩而冷落宋代单色釉的无知,周大有想说的是:破碎的文明像停留在瓷器上的裂纹,沉默不语。历史的脚步有深有浅,每一步都有不可再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