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龙泉青瓷的故乡,相比之下,现收藏于国内国家博物馆的龙泉青瓷不论在器物品种上,还是制作精美程度上都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宋元明龙泉青瓷的面貌,不得不令人深感遗憾。其实,除了国家馆藏的龙泉青瓷外,流散在民间的龙泉青瓷亦不少,其中也不乏精品佳作,笔者在多年的收藏中也陆续发现和收藏了十多件龙泉青瓷,也从城建工地收藏到一批出土的且精美的宋、元、明龙泉青瓷片。为促进龙泉青瓷的研究,今介绍二件笔者收藏的元代龙泉青釉大盘与喜爱龙泉青瓷的朋友们共赏。
图:刻花鱼纹折腰八角形大盘
器高5.2厘米,口径36.6厘米,足径18.5厘米。盘为八角形,敞口,浅腹,折腰,坦底,圈足。器内里腹壁用线条分成八瓣,并以粗犷流畅的线条构成颇为写意的纹饰,内底微凹形成圆形,在底内刻莲花鱼纹,一条肥大的鲤鱼跃居中心,形态生动。外壁折腰,光素无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釉色青翠,光泽莹润,外底一圈无釉,有垫烧痕和火石红,中间有一圆形釉斑。胎体厚重,制作精良。
八角形大盘是元代龙泉窑的独特造型,仔细品赏,这种八角形实则是代表莲瓣,它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棱有角,别具韵味。在翠绿的釉下莲花盛开,鱼儿戏游,赋予一种绿水莲香鱼儿肥的诗情画意。造型与纹饰形成完美的和谐,传递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此盘釉层肥厚,为多次施釉,故釉色青翠欲滴,有玉质之感,它继承了南宋龙泉梅子青多次施釉的工艺传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此美丽的梅子青釉在元龙泉中亦不多见。其外底露胎垫烧,中间有凸起的釉斑,则为元代烧制工艺的鲜明特征,综观此器当为元代龙泉窑鼎盛时期的一件精美之作。
图:刻花莲花纹折沿菱花口大盘
器高5厘米,口径34.7厘米,足径18厘米。折沿菱花口,弧腹,圈足。盘沿刻蝌蚪纹,内腹壁刻花茎纹,后再刻折枝莲花纹,由12组折枝莲花纹依次排列在内腹壁上,内底微凸,刻一圈双弦纹,在弦纹内刻折枝莲花纹。外壁光素无纹。通体施青釉,釉色翠绿,釉光莹润。外底有一圈露胎垫烧痕,中部有一圆形釉斑。胎体厚重,制作规整。
此盘造型优美,与现藏广西博物馆的龙泉青釉菱花口大盘造型相同(参见《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粹》),两件都在盘的内腹壁刻出花茎纹,再刻出装饰花纹,广西博物馆的花纹为折枝瑞果纹,此盘为折枝莲花纹。由于内腹壁用宽刀深刻出条状形,施釉之后,深凹的地方釉色较深,相邻的地方凸起釉色较浅,显露“白筋”,形成强烈的色差对比,使线条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形成一种散射状,又有弧形的变化,使整个盘面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格外美丽。此盘刻画的莲花纹线条流畅圆润,构图生动。釉略比八角盘薄,故釉色相比较浅,为粉青色,但仍给人带来春天的浓情,不失为一件元代龙泉窑的精美佳作,实为难得。
上述两件元代龙泉青釉盘,器型硕大,口径都在34厘米以上,它们别具一格的造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龙泉窑大盘独特的时代风貌,在釉色和装饰上也让人们看到了元代在宋代的基础上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在一些古陶瓷专著中,在评价龙泉窑青瓷时,认为南宋的梅子青釉在元代已无法烧制,似乎因为政权的更迭使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失传了,这种观点看来是不客观的,在这三件元代龙泉窑青釉盘中,那件八角盘便是一件典型的梅子青釉,它与南宋梅子青相比毫不逊色,也许更为成熟,它说明元代龙泉窑在南宋的基础上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在釉色上还继承和发展了南宋龙泉窑以釉色著称于世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