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只线条流畅,釉色可人的青瓷器(见图,高13.6厘米,圆孔4.5×3.2厘米)是我国晋代时期著名的越窑生产的鸭蛋形圆孔香薰器。笔者见过不少各朝各代的香薰器型, 但是像这样的没见过。
此香薰器呈娇嫩可滴的青中见绿的釉色,饱满器身设有四径瓜楞纹,采用几个镂空的鸭蛋形线条装饰就表达了先人工匠的审美情调和设计理念,器物虽小但又不失大气之风范,线条简洁但给人的却是爱不释手的感觉。虽说没有像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的底款,但是笔者窃以为像这样的青瓷香薰器就是为当时的高官达人定制而造的“官窑青瓷器。”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自古就有薰香的历史。古人很早就已懂得,香薰能够美容、祛痛、消除疲劳、排解抑郁。《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写警幻“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可见很久以来薰香在中国帝王宫廷和富贵人家的起居生活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而且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焚香大约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拾遗记》说,燕昭王二年(公元前585年),波弋国贡“荃芜之香”。不过,在秦汉以前,中国还没有沉香之类香料传入。当时焚烧的,是兰蕙一类的香草。汉武帝时代,岭南逐渐与中原交通。由于武帝好道,南方诸郡纷纷贡献珍奇,香料也就传入中原,不再焚烧草香。香料品种很多。最名贵的香料是沉香,除了我国岭南一带出产外,当时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中部)等地也出产。后来又有了檀香、鸡舌香、龙脑香等品种。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汉武帝迎接西王母时,曾经焚烧“百和之香”。这些虽属传说,但也证实当时已经焚烧香料了。魏晋以来,香料已成为宫廷及富贵人家中生活必需品之一。焚香、薰香,也就成了社会上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在取得政权之前,曾经“禁家内不得薰香”,以示简朴;还曾经赠送诸葛亮“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临终时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唐宋以后,关于香品、香事、香料制作、焚香等方面的著作多了起来,遂有“茶经香传”之称。焚香与品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是,纵观我国历史,焚香也好,薰香也罢,这些都是属于每个时期有产阶层人士的嗜好,所以这些传续了成百上千年的各类香薰器,到了如今的盛世收藏中自然也是成了咱们老百姓不可多得的珍藏之品,因为这类香薰器不仅值得收藏,而且在空闲之余也可在器中置入沉香并点燃,在自己的书房观其袅袅青烟,闻其阵阵沁香,真是天下人生一大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