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前是位酷爱收藏的人,还会做一手漂亮的木匠活,经常骑着自行车到乡村转悠,一边找活干,一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古玩。
因此,我家里收藏了不少瓷器,像盘子、碗、罐一类的特别多。不过,父亲从来没花什么钱,都是用自己的木匠活换来的,看中别人家什么瓷器,就跟人家谈妥,免费做一件或几件家具。父亲跟我说过,那些瓷器近代的比较多,虽然目前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但等到许多年后,就有历史价值了。
父亲还没等来那些瓷器变得有价值就走了,留下一屋精心淘来的瓷器。那时我还在外地上大学,回到家时,父亲只剩最后一口气,艰难地嘱咐我,一定要看好那些他辛苦得来的宝贝!我答应了父亲,在料理完后事后,便把父亲留下的宝贝清理分类,其中有一只全是裂纹的青花罐被我当作垃圾处理。因为我觉得如此多的裂纹已没什么用处了,于是将其放到了后院的墙角边。
几年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工作之余,我对收藏也有了一点点兴趣,同时也认识了一些爱好收藏的朋友。每到周末,便会有藏友来家里赏玩父亲留下的那些宝贝,大家一起讨论宝贝的年代,聊起它们的故事。面对藏友们资深的阅历,我是自叹不如。有一次,一位藏友去后院转了下,回来时居然乐滋滋地把我曾丢弃的那只裂纹严重的青花罐抱了回来,对我说道:“你小子怎么把好东西随地放呢,看来你家的宝贝还真多啊。”
我满脸疑惑地问道:“这也算好东西?这么破了还有用吗?”几位藏友听后哈哈大笑,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只清代时期的开片人物青花罐,裂纹只是罐子的特征。我仔细看了后才发现,这只高为12.8cm,口径为5.5cm,底径为8.2cm的罐子,开片自然绘画精细生动,胎体细腻完美,而我居然把它当作垃圾给扔了,好在并无损害,不然会抱憾终生。
据悉,开片结构源自南宋的哥窑,哥窑,亦称“哥釉”。哥窑质细色润,纹饰美丽,自古以来便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哥窑瓷釉面上的开片形成原理其实是在烧胎过程中,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这种原本是烧制过程中的缺点,却因其开片的自然美观而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特别喜爱,曾赋诗不下十篇,其中,还有一诗赞哥窑瓷是“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