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盖的菱形锡壶。
大小相套的壶中壶。
形态各异的锡壶。
日前到一家叫“农家院”的饭店用餐,因为等客,就在院子里走走。发现这个地方还真有“老院子”味道,大大的院子里建了戏台,到点了还有本地老戏上演,一如以前农村老戏台格局。
餐馆老板介绍,他们这里还可以看“老东西”:早年乡间的农家具,农户家老的柜子,老的千工床,还有细篾“杭州篮”等等。
在一间陈列室内,果然见到不少“老东西”,俨然一个收藏品展厅。在厅内一侧还惊异发现了许多锡壶,看样子很眼熟,像一位朋友收藏的锡器,一问果真是。原来,餐馆老板得知那位收藏者手中有100多把锡壶,就以估价租借的形式移到了“农家院”。如此一来,藏家在藏品保值升值的同时,可以让藏品展示给更多的观众,老板则花少量租费丰富了餐馆“农家文化”。
上回在朋友家中,看过这些锡壶,当时也是心生激动。虽然以前在农村,锡壶是待客温酒的常见用品,但一下子有这么多形制不一的锡壶放在一起,有气势,震撼。而此时,在另一个地方与这些锡壶不期而遇,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喝的酒多是瓶装酒,锡壶就成了古董。对锡的认识也渐渐淡漠,其实金银铜铁锡,在以前锡跟老百姓还是很亲近的。我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丰富和最早利用锡的国家之一,锡器生产的历史也很久远,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锡壶的生产和流行在明代形成规模,并出现了工艺壶、文人壶和把玩壶等。到清代锡壶品种大大增加,一些紫砂壶的工匠也加入了锡壶制造,因而出现了包镶紫砂、瓷器、玉器、檀香木等组合锡壶。工匠在制作上又把诗书画和其他一些工艺移植到锡壶,雕刻、镶嵌并用,从而把锡壶的制作工艺推向了高潮。
细看眼前这些锡壶,品种多样,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菱形的,还有内圆外方的。有的壶有盖有的没盖,有盖的顶上镶了玛瑙,或配以琉璃。部分锡壶的外面,还雕有纹饰,或梅兰菊竹等花卉,或山水人物,虽历经岁月洗礼,但还是显得清丽生动。据了解,这些壶有少量是明代的,以清代为主,也有民国及以后的。大多是农家用品,出自民间锡器工匠之手。据称,锡壶以三镶玉壶和名家锡壶为贵,但由于现在锡壶渐渐消失在生活中,要收藏形成阵势的“老壶”也并非易事。
又见锡壶,笔者突然想到,收藏者常常把藏品真的当做“藏品”,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藏品的流转与展示却比深藏更具传播意义,其文化价值也会在展示中得到更大的扩张。